“你抬头看到的蓝天、白云,都是你的素材。”
“我们要通过联想的方式,去描写你的句子、段落。”
近日,记者看到在粟裕希望小学李柏霖老师的课堂上,她正带着孩子们一起创作“诗集”。作为粟裕希望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6年的基层任教中,她大胆探索创新,指导乡村学生写作儿童诗,把文学带进乡村儿童的学习生活成长中,做好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灵守护者。
2017年,李柏霖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回到粟裕希望小学当语文老师。初来任教,李柏霖发现孩子们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为了改变现状,李柏霖每天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阅读半小时,通过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举行班级讲故事比赛、古诗大会等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为解决学生写作兴趣低、写作底子薄等问题,她不仅和同学们一块阅读写作,还一起去田间地头,看自然风光,识大千世界。“我每天都会让学生们阅读半个小时,可能在一些词语的运用上也是能在阅读的时间里会接触到。”粟裕希望小学教师李柏霖告诉记者。
6年级学生梁俪轩,平时特别乖巧文静,在李柏霖的关心教导下,她逐渐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在她的心里,李柏霖不仅是良师,更是一位“知心姐姐”。“在课余时间有问题都去问老师,李老师也会特别耐心地为我们解答,李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是我们的大姐姐一样!”梁俪轩向记者这样形容着她的“好姐姐”。
“在课堂上,如果我们有错的地方,李老师会及时纠正我们,并不会批评我们,而是耐心地开导我们。”粟裕希望小学学生蓝煜翔告诉记者,李柏霖在教他们写诗之余,也会关注他们内心的想法。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坐在教室为像他一样基础薄弱的学生做单个辅导。
“在辅导这一块,除了针对知识上的解答,还更希望的是发现他们一些特长和兴趣,然后在这方面给他们更多的引导。”李柏霖告诉记者,“我希望是从他们的兴趣上,找到他们可以发展的能力,从而建立他们的自信。”
从早到晚,李柏霖倾尽所有的心思和爱给她的学生。每节课她都精心准备。她笑着说,自己教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如今由于工作原因,自己2岁的孩子也成为了留守儿童。每天在休息之余,会拿着手机跟远在外地的家人和小孩视频通话。“其实每次看到他们(学生),我也会想到我自己的孩子, 我是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他们面对的所有问题和困惑,我都想尽我可能地去帮助他们。”如今,李柏霖在学校除了要上好课之外。她还承担了学校教导处工作。每次学校的活动策划,她都会和同事们一起商量,一起准备。“柏霖老师她确实是非常敬业的老师,她每件事情都完成得很出色,平时我们都是有困难找柏霖老师帮忙。”粟裕希望小学教师粟碧玉告诉记者。
“柏霖老师她个人素质非常高,工作方面是非常的敬业,尤其是在创新这方面,能够从课堂里面发现孩子们留守儿童的个性,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粟裕希望小学校长张勋说道,“在学生眼里,她是‘知心姐姐’,在同事眼里,她是‘热心朋友’。”2023年2月,李柏霖上榜“湖南好人”敬业奉献榜。
转眼六年过去了,李柏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之火点燃了无数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引导孩子们写下1500多首诗,让山区的孩子感受到了生活里还有诗和远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乡村孩子带来一些改变,所以从教这6年,我好像也做到了之前的一些目标,接下来我也会继续尽力地努力去做好。”李柏霖说,她希望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带着爱心和山里的孩子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