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觉得头痛头晕,上课集中不了注意力……”5月19日晚餐时分,谭照接到一名高一女孩的心理求助电话,她立马放下碗筷,耐心倾听和劝导,逐渐让女孩的情绪得到释放。像这样的求助电话,谭照经常会接到。
今年42岁的谭照,从事过幼儿、小学教育,婚姻调解,心理咨询服务等工作。在接触了志愿调解、心理咨询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停止脚步。从最初的婚姻志愿调解员,到后来的湘潭县婚调委首席调解员、公益服务心理咨询师,她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群体的心灵投射了一道道阳光。
婚姻问题的调解员
2010年,事业有成的谭照一心想做“更有意义的事”。于是,她聘请专业团队打理自己创办的幼儿园,毅然加入了婚姻志愿调解员队伍,2014年成为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2015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后,她又将心理学知识嫁接于婚姻家庭调解中,大大提高了婚姻纠纷中的调和率。如今,她是湘潭县婚姻家庭调解中心(以下简称“县婚调中心”)首席调解员。
走进县民政局院落二楼的县婚调中心,门口“免费”两个大字十分醒目,办公室里则挂满了锦旗。在这里,谭照等人开展的婚姻调解工作都是公益性质的,帮助许多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
2018年9月的一天,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将一对中年夫妇带到调解室。经了解,两人结婚二十多年感情一直不错,可妻子近期发现丈夫有外遇,一怒之下提出离婚。谭照心想,两人感情基础不错,一定要想办法调和!她运用心理学“找蝴蝶”的方法,让两人分别写下对方的10条优点,引导他们寻找对方的长处。经过近3个小时的劝导,妻子终于同意再给丈夫一次机会,丈夫当场流下了热泪。离开调解室时,男方握着谭照的手说,“谢谢你们挽救了我的家庭!”
虽然是免费调解,但谭照对这份“工作”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热情。为了调和花石镇的一对夫妇,她先后5次做思想工作。为防止问题反弹,事后又多次驱车60多公里上门回访。2014年至今,她所在的湘潭县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接受婚姻家庭、心理咨询3674人次,调解纠纷2972起,调和1546起,调和率从最初的29%上升至52%,避免了1400多户家庭破碎。
今年“两会”期间,谭照又利用自己县政协委员的身份提出《关于开展适龄青年婚前辅导的提案》,希望通过婚前教育等方式提前介入,促进社会和谐。该提案得到承办单位湘潭县民政局的赞同,决定通过制作微课在婚姻登记大厅滚动播放、每月定期开展1-2期婚前辅导班等方式落实提案。
青少年儿童的守护者
随着对婚姻家庭调解工作的进一步了解,谭照发现,一些家庭问题背后还隐藏着孩子教育及成长等问题。在妇联、工会系统的号召下,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谭照成为一名公益心理咨询师,她的电话成了许多妇女、职工的“心灵良药”,而她特别关注青少年及留守儿童群体心理问题。
2019年下学期开学伊始,一名高二女孩却总是莫名哭泣,母亲与其沟通无果,带着她找到了谭照。经过与女孩三次交流,谭照发现女孩有着不被常人理解的婚恋观,她认为,一方面要引导女孩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另一方面要以合适的方式提示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并给予孩子更多关爱。为此,她特意看了当下青少年最喜欢的书籍、电视剧等,通过讲大家熟悉的故事,帮助孩子和家长自己去领悟。又经过了5次促膝长谈,女孩终于不再莫名哭泣了。
“每次看到孩子们走出心理困境,我都特别欣慰。”谭照说。她为一名高中生做心理疏导30余次,良好的心理状态很快帮孩子提升了学习成绩;她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坐在一起,引导他们如何从身心等方面关爱孙子;她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深入偏远山区学校,给学生们上心理团体辅导课;她走进街道、社区,用公益读书会的方式,与家长分享育儿知识……2017年以来,谭照邀请同样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同仁成立了湘潭县心理咨询协会,并自己带班上课、下乡授道,先后受湘潭县教育局委托,深入百花小学、歇马中学、湘潭县九中等城乡学校开展公益心理讲座和团辅课657堂,个案咨询6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