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莉花,女,现年46岁,邵东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2000年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2年晋升副主任医师,擅长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独立完成感染科常见胸、腹、肝穿刺及手术,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
刻苦好学,医术精湛
贺莉花同志学习精神强,2000年从南华大学毕业后,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提高自己理论水平订阅了多种传染病杂志(如实用肝病杂志)等,认真做好笔记,及时翻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工作中遇到疑难杂症喜欢钻研与思考,医术提高得非常快,2004年到湘雅附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进修学习一年,2008年,我市人民医院通过人才引进将其从茶陵县人民医院引进。来我院后,该同志在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余,边干边学,边学边干,2012年一次性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成为我市人民医院为数不多的专家型人才。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该同志一直担任感染科发热门诊的小组长负责感染科教学、二线班及查房,2020年1月21日,该同志在门诊接诊过程中发现了邵阳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认病例(输入型)并收治,为整个邵阳市及时启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部署防疫工作争取了时间,被同行们誉为“火眼金睛”。“火眼金睛”的练就既来源于该同志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源自于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更得益于其扎实的医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医学经验,绝非一日之功。
使命担当,舍小家为大家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该同志一直奋战在战“疫”一线,单日接诊量最多的一天要接诊80多名患者,而且在抗疫刚开始那几天,由于防护用品短缺,一套防护服要穿一整天,这一整天不能喝水,也不能吃东西,还不能上厕所,衣服也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她从没有叫过苦,也没有说过累,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贺莉花同志既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个一岁八个月孩子的妈妈,上有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82岁的公公,妈妈及婆婆去世的早,担任急诊科主任的爱人同在急诊一线工作,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她已经35天没有回家了。刚开始那几天,连想儿子的时间都没有,后来随着医务力量的调配,她终于可以轮休,但因隔离的需要,也不能回家,想儿子了只能在手机上通过视频看看,每每她总是强忍着内心的思念与眼底的泪水,私下里与同是医生的丈夫诉说着相思之苦“好想抱抱崽崽,听他奶声奶气地在耳边喊一声妈妈。”作为同行的爱人给了她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为你舍小家为大家点赞,你要坚强并保护好自己,我会尽力照顾好家庭!请你勿牵挂!我们全家都期盼你早日凯旋回家!想儿子时有空我们视频聊天。”
沉稳谦和,医者仁心
贺莉花同志为人沉稳谦和,平时话语不多,遇事一般不轻易发表意见,在日常工作中与同事相处融洽,待人诚恳,为人和善。从医20年来,她时刻谨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她始终怀着一颗推已及人的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病患。在她的眼里,病患从来没有高低贵践之分,感染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岗位,她经常要面对的患者也是一个敏感的群体,有肝炎患者,有艾滋病人,对艾滋病人,她能够做到保守秘密,保护病人隐私,对肝炎病人,她能够细心指导患者配合治疗,耐心解答病人的疑惑、也能关心照顾患者的心情,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告诉他们如何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早预防,尽最大努力减少传染病的流行,并做好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等流行性疾病的宣传与预防。贺莉花将美国医生特鲁多的“作为医生,有时是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自己的座佑铭,作为一名传染科的医生,她无时无刻不在怀着一颗人文的医学情怀在治愈、帮助、安慰着她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