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小小的身躯有着大大的能量,工作再苦再累也从不抱怨;她,扎根边远山区近二十年,瑶乡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默默无闻犹如大海中的小水滴,却为千家万户送去欢笑和幸福;她,就是汝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一名普通的产科医生,被称为“送子观音”的陈月娥。
一、扎根基层,用汗水换来群众的认可
小时候,她恐惧着医院那刺鼻消毒液气味和病人呻吟的痛楚,但白衣天使穿梭于病房轻盈的身影却像道风景让她着迷,她幻想着,长大后自己也能像白衣天使那样该多好。
庆幸的是,后来她有缘医疗职业,1993年7月,陈月娥从学校毕业就被分配到了汝城县最边远的山区——岭秀乡卫生院,成为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乡下这一呆就是将近二十年,她从未向卫生院领导和卫计局领导提过任何要求。自参加工作二十多年,她一直从事基层妇幼工作,在基层工作的那些年里,她穿村走巷,每个村村落落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淳朴的乡下群众教她做人,有限的医疗条件催她自新,让她学到了许多知识。环境虽苦,日子倒也过得殷实。那时,医院人少、条件差,交通闭塞,随便下趟乡来回就是几十里,最好的交通工具唯是她的双腿,脚常常磨起血泡。帮孕产妇烧炉生火、烧开水、铺床单、按生以及打针护理,忙得像陀螺。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劲儿,竟向群众承诺放言“无论酷暑炎炎,或是腊月寒冬,有求必应,决不推诿”。多少个夜晚,因为出诊她只能悄悄把熟睡的女儿托给医院同事们,无数次奔波换来的是产妇母子平安和群众对她工作的认可。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她的带领下,在全院职工的齐心协力下,医院产科业务由弱变强,成为“业务招牌”,邻近乡镇和隔壁资兴市黄草镇的产妇也慕名而来,妇产科的业务已变成岭秀乡卫生院的医疗支柱。
二、主动请缨,用行动换来医院的平稳
2011年1月,陈月娥因工作出色,在全县的妇幼专干中脱颖而出,被调入汝城县妇计中心工作。汝城县妇计中心作为全县孕产妇及婴幼儿服务管理的窗口,她深感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也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联着集体形象。2016年,根据国家卫计委对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的相关要求,医院对科室进行了大调整,各个科室人员紧张,而产科临床尤其缺人。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大家都避之不及,没人愿到产科上班,然而年近50、原本在孕产保健科上班的陈月娥却放弃舒适的保健工作,主动请缨,提出到临床一线“三班倒”的产科工作。到产科工作后的陈月娥除迅速熟练掌握孕期管理、产妇分娩、产后访视以及婴儿哺养指导等业务外,还擅长沟通交流技巧。为了解孕妈、宝妈的情况,她时常挨个给她们打电话、唠家常,成为孕产妇的贴心朋友。
三、不畏危险,用责任换来母子的平安
妇产工作看似平淡,实则隐藏着高风险,有时甚至会威胁自己的健康。有一次,一位“梅毒阳性”孕妇因临产住院,医生检查宫口开了八厘米,如再转上级医院,孕妇有可能在路上就生,这样母婴都可能有危险。“事不宜迟,马上接生”陈月娥斩钉截铁地说。“带入隔离病房,准备接生,报告医务科”交代好护士后,她和同事立马把孕妇推到隔离病房,就在这时,孕妇羊水已破,陈月娥还来不及穿戴防护眼镜,羊水已溅得自己满脸都是。身为医务人员,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来不及多想,陈月娥急忙用纱布擦拭自己的眼睛后又继续工作,直到产妇母子平安,她才向科室主任、护士长报告自己的职业暴露情况。
四、业务精湛,用技术换来人们的赞扬
自然分娩看似是个瓜熟蒂落的过程,实际上却隐藏着很多突发状况,在迎接新生命的第一站,助产士肩负着医生和护士的双重责任。有次,刚上完晚班的陈月娥本是早上八点下班,但为了一位难产产妇,她连续“作战”,一直忙到中午一点,连早中餐都顾不上吃,凭着精湛的技术,终于母子平安,当看到产妇全家露出笑脸时,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的陈月娥顿时饿意全无,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因为技术精湛,有些孕妇出于信任,指定要陈月娥接生,每到这时,哪怕还在轮休的她也总会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匆忙赶去加班,从未有过推脱。每当医院领导和同事表扬陈月娥时,她总说:她只是尽己所能,做了她该做的事,大家的赞扬会激励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