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近年来,潘市镇紧紧围绕“陶铸故里·古韵潘市”发展思路,全面强基础、全域兴产业、全力创品牌,努力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湖南金橙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江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企业、专业合作社46个、家庭农场41个。涌现出一大批有想法、肯学习、能吃苦的“创业达人”,高江村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总经理李年红即是典型代表。
李年红:高江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总经理
夏至时节的高江村,青山如黛、雨雾缭绕,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呈现出一幅美丽乡村的迷人画卷。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高江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看到一座座高大的生产厂房、一排排整齐的种植货架、一袋袋厚重的养菌包,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产业兴旺给村民带来的致富希望。村支书杨晖告诉我们,高江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是在李年红的带头下创建起来的,一期工程总投资102万元,其中市、县移民局投资70余万元,村集体组织成立合作社自筹资金32万元(贫困户入股资金12万元),占地面积3000㎡,设有拌料间、灭菌间、冷库和培育间,按照“基地租金+务工工资+按股分红”的收益分配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2018年,食用菌种植基地年产平菇45万斤,年收益达60万元,解决了近60名移民和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命运多舛,笑对生活
见到李年红,不管是从言谈还是举止上,都能让人感受到她的淳朴、乐观。据了解,李年红是高江村本地居民,有两个儿子,目前均在白水镇上初中,家庭生活来源少、负担大,曾因残、因病致贫。
在与李年红闲聊中了解到,她的人生历经坎坷。1岁左右,还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她不慎跌入火堆,右手手掌被烧伤,让她永远失去右手手掌,落下终身残疾。2015年,她长期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随即查出癌症晚期,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又增添不少阴影。好在李年红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陪伴、照顾下,她积极配合治疗,先后经历31次放疗、4次化疗,始终坚持以乐观、平稳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如今,经过三年的治疗,虽仍需坚持吃药,每三个月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但病情已逐渐趋向稳定,给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敢为人先,艰苦创业
据李年红自己介绍,几年来的治疗,不仅花光家中所有积蓄,还把亲戚朋友都借遍了。不过,坚强乐观的李年红始终相信“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2018年3月,永州市移民局、祁阳县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发现高江村气候适宜、水质清澈,非常适合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经过考察学习、多方协调、反复论证,又通过支委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群众代表大会决议,决定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高江村建设一个食用菌种植基地。
高江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
方案确立后,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由于村民们从未参加过类似投资,都不相信扶贫队真的能把基地建起来、能把种出来的蘑菇卖出去,村里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入股支持。扶贫队长了解情况后,又组织扶贫队员和村支“两委”成员,分组走访宣传,进一步向村民解释相关政策和收益分配模式,鼓励村民以固定资产、资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李年红了解情况后,看到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冒着酷暑走访,在田间地头、山间林地考察,知道扶贫工作队是真的扶贫帮困的,是一次自己脱贫致富的好机遇。于是,主动与工作队联系,深入了解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运营模式、管理方法等内容后,在家庭经济紧张的情况下,毅然说服家人贷款6万余元,入股合作社,开始带头创建高江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
回忆起创业经历,李年红告诉我们,刚建立蘑菇基地的时候主要面临“资金难筹、技术难学、产品难销”三大困境。在资金筹集方面,因为治疗已经欠下亲戚朋友不少债务,之前也向银行申请过小额信贷,最终是在扶贫队的帮助下,通过民间借贷机构才筹集到入股的6万元资金。在种植技术方面,李年红并没有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市移民局、县委宣传部通过联系,引进康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股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在产品销售方面,无添加的蘑菇保存期短,采摘后必须尽快运送到百姓餐桌,她一边与学校、政府机关、企业等食堂联系进行定点采购,一边利用以前在广东务工时积累的人脉拓展销路。
网络主播直播解说平菇生产工艺
“这里种的蘑菇很鲜、很滑、很嫩,比超市的买的蘑菇要好吃,我们经常开车过来买”,在高江村蘑菇种植基地经常会有很多外地人过来买蘑菇吃。据了解,食用菌种植基地刚出产蘑菇的时候,曾有人怀疑种植的平菇添加了激素、药物,甚至有谣传高江的蘑菇不安全、不能吃,这对于从未接触过产品销售的李年红来说,简直步履维艰。为拓宽市场渠道,在市、县扶贫队的支持下,李年红多方联系网络直播公司,邀请她们参观食用菌种植基地,直播平菇生产过程,最终通过不懈努力,逐渐打消了顾客安全方面顾虑,吸引了消费者前来购买。
外地顾客到种植基地采购平菇
心怀感恩,帮带致富
李年红深知,这一路走来,离不开扶贫队、村支“两委”和村民们的帮助和关心。现在自己脱贫了,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规模越来越大、销路也越来越广,要饮水思源,感恩在心,尽力回馈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带领他们一起脱贫致富。
在李年红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和贫困户参与到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运营中来,有的通过固定资产、资金等入股,有的通过务工得到工资,有的通过场地出租获取租金。基地生产最旺的时候,仅雇佣劳动力就多达60余人。李年红告诉我们,目前基地二期工程厂房已经建设完成,今年打算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的经营理念,不断精简业务流程、改变管理方式,将原来的散工管理模式转变为承包管理模式,促进合作社管理提质增效,不断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营收益,争取让高江全体村民,乃至周边村庄百姓都能共享食用菌种植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目前,高江村已实现贫困村出列、51户149人脱贫,食用菌种植基地也正在开始新一批菌种培养。李年红带领村民致富的目标正在实现,她对自己的未来和种植基地的前景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