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稍微往边上移一移,让后面的车先过去。”“摊子不要摆到马路上来,这几天车多走不动了”……每年春节期间,澧县火连坡镇闸口西街街头,总有一个花甲老人的身影穿梭于车水马龙之间指挥交通——这是家住火连坡镇花园湾社区的许关明坚持了九年的“事业”。
种得桃李满天下,梦系涔槐寄深情
许关明,今年61岁,是一名退休中学语文教师、共产党员。妻子戴群,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儿子、儿媳均毕业于名校,从业于名企,这样一个书香世家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一直以来都令人羡慕不已。
“闸口无圣人,却是闸口人的圣地。它虽不是众多闸口人圆梦之地,却是闸口人有梦之地。”许关明将对家乡的浓厚感情寄托在了32万字的《涔槐河之珠——闸口》一书中,他用6年时间走遍闸口的旮旮旯旯,开启了闸口历史感观文化的先河,向世人推介家乡之美。
2016年春,许关明自费租了一间小屋,办起了“文明之旅”书屋,内置300多本图书杂志,供居民、路人、候车旅客免费阅读,并在店内张贴“社区文明建设倡议书”、文明用语标识,成了社区倡导礼仪新风、传承社会正能量、续航闸口文明之旅的一大亮点。
伉俪情深共善举,敬老爱亲传佳话
“老戴”,这是许关明对妻子的称呼。在许关明心里,妻子戴群无论是家事还是工作都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戴群长期担任班主任,常常是下了讲台站灶台,下了灶台握教鞭。多年来从未因私事请一天假,甚至直到临产前还站在讲台上。帮助了多少贫困学生,义务代课多少节戴群早已记不清了。许关明出门回到家,第一声招呼总是亲切地叫一声“老戴”,把对妻子的真爱浓缩在这一声简简单单的招呼里。然后妻子会端上一杯热热的茶,把对丈夫朴实而真挚的爱倾注在这淡淡茶香中。
许关明的母亲和岳母均已年逾八旬,夫妻二人常回家为老母亲洗洗脚,梳梳头,换换被,晾晾衣,热热床,一起吃几顿饭。岳母双腿瘫痪近20年,虽没与夫妻二人同住,但许关明夫妻只要一有空就会去看看老人,冬天里常背着老人出门晒晒太阳。亲戚们都称许关明是有良心的孝子,而在许关明心里,自己只不过尽了女婿的本分,甚至还常因未能面面俱到而颇感愧疚。
许关明常常说:“爱如果只停留在小家,那只是小爱,那只是自私的爱”。他认为,既然受党的教育多年,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创造大爱,让爱辐射、让爱延伸。许关明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家人。
许关明家里堂屋中央一直来都庄严地挂着五星红旗,夫妻二人时时刻刻教育孩子热爱祖国,做诚实、高尚、忠于党、有民族气节的人。一双儿女品学兼优,从小便热衷于帮助同学。儿子许文泰,大学期间得知家乡政府修建敬老院,硬是省吃俭用从生活费中挤出500元钱捐给敬老院。钱虽不多,但许文泰心系家乡、心怀大爱的品质却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古道热肠树正气,惬意生活美名扬
前些年,许关明主动担任起了社区文明建设的宣讲员。社区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许关明总会自行“备课”去给老乡们讲讲文明建设的意义,为社区文明建设摇旗呐喊,号召更多人参与到文明建设的队伍中来。此外,许关明还是乡民们心中的民间矛盾化解员,近年来化解了十多起小矛盾、2起大矛盾,成了居委会的长期“外援”。居委会干部说“老许这个热心肠做工作的能力和耐力可真是我们比不上的,曾经有2名学生毕业后不走正道,老许主动与他们书信联系、悉心教育,后来两个孩子果真痛改前非、浪子回头,后来甚至还为社会做了不少贡献”。“热心肠”老许“多管闲事”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退休后,许关明一刻也闲不下来,除了上街维护交通秩序,他每年春节前还会发挥特长,在街上义务为百姓书写春联,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老许甚是乐在其中。
披晚霞,拂清风,听山花吟朝唱晚,读小溪诵古歌今,赏小鸟细语呼朋……儿女定居在外,许关明夫妻二人活得优雅从容、惬意自得,他们用勤劳、友善、爱心、奉献酿造了生活的甜蜜,也继续演绎着文明之家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