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向专家介绍实验室培育出的栀子新品种
岁末寒冬时节,依然是黄栀子丰收时节,从蒸栀子、烘栀子、晒栀子到给栀子打包、装车,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伯潭村种植户们忙得不可开交,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乡村振兴战略点燃了新时代农民扎根农村、干事创业、开辟农村新天地的梦想。在基地上,曾获评“全国十佳农民”的全国人大代表、村委会主任杨莉正带领贫困户加工黄栀子干花。这是一位典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带领村民种植黄栀子,还创办农业实验室和黄栀子加工企业,让村民们成为“产业工人”。她常说:“我的梦想就是让漫山遍野的黄栀子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花、幸福果。”
从小过的苦日子,深知农民的疾苦
杨莉家中有兄弟姊妹6人,母亲无业,一家人全靠父亲在屈原供销社上班挣工资养活。1981年她高中毕业后,在家种菜卖菜贴补家用。夏天,她背着泡沫箱卖冰棒;冬天,她将被子洗干净,租给附近下湖打草的农民开地铺。自小生活的艰辛,让她这个穷人的孩子学会了早当家。
1982年,父亲为她在农场一分场农工商联合公司谋了一份营业员的工作。但这个乡办商贸企业没多久就垮了。1990年,杨莉走上了自谋职业之路,她在亲戚的建议下开了一个小卖部。很快,杨莉的小卖部在当地有了名气,街坊们都知道“这个姑娘晚上不睡觉的”,因为她只想晚点打烊多挣钱。
杨莉的经历正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勤奋吃苦的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天降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1997年底,杨莉将积蓄70万元借给朋友做“大生意”,谁知朋友被骗,血本无归。次年,因为她经销的卷烟涉及跨地区经营,价值几十万元的卷烟被查扣。此时,她已负债累累。1999年底,杨莉与丈夫前往岳阳讨账,不幸发生车祸,丈夫当场身亡,杨莉被送往长沙抢救才抢回来一条命,几乎全身瘫痪。
人生起起跌跌,唯有强者不倒。后来,逐渐能够站起来后的她,带着13岁的儿子,将公公婆婆从湘阴接到屈原农场一起生活。
一个弱女子,挑起一个家。屈原管理区人大工委原主任沈立山感慨地说,受过那么多伤痛,本应该是被救助的对象,而杨莉咬咬牙,不仅将小卖部做成了大超市,还安排了几十个下岗职工就业。杨莉的孝行和不屈,感动了社会。2010年,她当选为岳阳十大杰出青年。合影时,她侧过身子照相,为的是挡住一边脸上的伤疤。
因为感受到责任,所以选择新的职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正是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关键时期,杨莉之举无疑是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难,而且还是再就业的典型。2008年,事迹突出的杨莉被推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自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杨莉带着一份感恩的情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要兑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
除当好代表、建议履职外,她成立洋利粮食种植合作社,带领农民致富。此时,屈原管理区正在推广机插秧代替抛秧。杨莉向省农科院专家拜师学艺,从省农科院买来最优质种粮,请专业师傅育好秧,请专业机插秧手帮农民插好秧,率先实行水稻大棚育秧和机插机收,最终效益比普通农民种粮高出近30%,她影响带动全区水稻机插秧普及率达95%以上。
水稻生产是普通大宗商品,增收的效果毕竟有限。如何用更高的附加值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在试种栀子之前,杨莉当了好几年“小白鼠”。她先后试种了金线莲、铁皮石斛、龙牙百合、蓝莓等,拿自己做实验,待成功后才敢带领农民种植。
2011年,杨莉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赴上海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组调研活动,刚好上海媒体曝光“染色馒头”事件。执法检查组专家介绍,是人工合成色素在作怪。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添加剂有规定,不能随意添加或违规超量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可有的商家为让自己生产的食品“颜值”更高,随意添加合成色素。专家说:“要让食品既好看又安全,可以使用天然色素。而天然色素可以从植物中提取,黄栀子是最理想的原料之一,很有发展前景。”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天然色素的市场缺口,让杨莉看到带动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商机。栀子花不是岳阳市花吗?洞庭湖区的土壤、气候、环境都非常适合栀子的种植,它的花、果、叶、根都可利用。杨莉高兴得睡不着觉了!
杨莉深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定要找到好的优质种苗。2012年底,她从中国林科院引进优质栀子母本,坐火车从北京拖来营养母液,湖南第一个由农民创办、建在农村、直接服务农民的高科技农业实验室及育苗工厂,就在田间地头成立了。实验室培育出的栀子新品种“林海1号”,具有产量高、成熟早、抗病毒性强等优势,并且栀子果中天然色素、藏红花素、栀子苷、栀子油的等成分含量远远高于普通栀子,栀子收益每亩比水稻高出1000多元。经过多年努力,育苗工厂已具备5000万株/年的优质组培苗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制定出“栀子工厂化育苗和GAP种植技术操作规范”等五项标准,申报了11项专利,建设了580亩炼苗基地、56000m2的育苗大棚。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审核认定为湿地林木良种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有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杨莉带领农民以“六统一”的模式成立了湖南海泰栀子专业合作社。
蹚出农业产业化之路,脱贫致富找到出路
如今,杨莉引进湖南农大教授,一期投资近8000万元,建立起对栀子、茶叶等植物提取和开发的高科技生物企业。她自己开垦荒山种植的6123亩栀子林也初显成效,她多次做工作将研究生毕业的儿子从北京引导回村子承母业。
目前,海泰栀子合作社已带动1080户农民入社,其中有219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推广栀子GAP种植面积32165亩,30亩以上规模经营社员634户,千亩以上规模社员5户。去年脱贫32户,今年有望突破100户。
至2017年,杨莉已在屈原管理区、岳阳县、平江县、益阳县等地的贫困村,带动种植1.6万亩。看到农民把荒山荒地利用起来,跟着自己种植栀子,一个个脱贫致富,杨莉有说不出的高兴。“让贫困户能‘栀富’脱贫,是我最大的职责和骄傲。”
合作社不仅在屈汨路两旁栽种了栀子苗,还计划在贫困村所有村级公路两旁栽种栀子苗,交由贫困户管理并收获。正是因为她的多年摸索和产业引入,营田镇创建“栀子小镇”如火如荼。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杨莉说,要提升农业的产值和效益,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搞出特色”,另一方面“必须与科技创新紧密融合”。为将农业科技落地生根,带动更多农民致富,杨莉将高科技农业实验室建到田间地头,把专家请到农民中来培训。2016年,全省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海泰栀子合作社举办,共培训贫困村致富带头人2000多人次。如今,杨莉的企业有了三个国家级的金字招牌:国家级的实验室、国家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国家级的合作社。
时值岁末,她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穿的是2013年11月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七次会议期间,受中央领导接见并合影的那件红花小西装,袖口因磨损露出了很多碎线头——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农民的代表!依然是农家女的朴素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