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老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园丁,倾心浇灌,赢得桃李芬芳满天下。澧县实验小学教师王先红参加工作以来,坚守本色,执著、务实、创新,把全部心血倾注到教育事业之中。
执著中永葆教师本色
学高为师。为了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走在教书育人的前列,王老师以常人少有的执著孜孜以求二十多年。
坚持学习充电。每天下班之后,王老师干完家务,改完作业,就静静地坐在灯下认真学习直至深夜,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
坚持超前备课。王老师以常人少有的毅力坚持三类超前备课:提前一周进行第一次备课、提前一天进行第二次备课、上课前进行第三次备课。因为课前准备充分,王老师的课堂教学永远是那么游刃有余,深受学生欢迎。
坚持教育科研。王老师从走上教育岗位的那一天起,就从未停下教研的脚步,在实践中研究提升,在研究中指导实践。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使得王老师的课堂总是异彩纷呈效果好,教育杂志上也能常常看到王老师锦绣文章。
务实中坚守教师本色
身正为范。在长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王老师总是身先士卒,首先做到。面对学生迟到的现象,王老师坚持每天早上7点前到教室迎接学生。在王老师的影响下,学生迟到现象渐渐消失。教低年级时,学生由于年幼,在家娇生惯养,不爱劳动,轮流值日时,时常有人不扫地。面对这种现象,王老师并没有责怪学生,而是坚持参加轮流值日,给学生做表率,轮到个别学生值日扫地有困难时,王老师更是尽力相助,并号召大家一起感受洁净环境所带来的愉悦,久而久之,值日便成了学生的一件无比光荣的事。
爱心为本。面对后进生,王老师总是象妈妈一样关心了解、尊重信任,用真情感化学生。有一名学生叫做张伟,家境贫穷,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带他在学校附近租住,强烈的自尊心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他从不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课堂上从不举手答问,作业马虎。王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对他进行了两周的仔细观察,并多次前往家访,交流沟通。上课时以简单的问题诱导他举手,下课后刻意让同学们和他交往,经常关注他的“闪光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时,张伟同学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礼仪之星”,学业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全县开展的“分享幸福、学会感恩”书信大赛活动中他的书信《给姐姐的一封信》获得了三等奖。
创新中彰显教师本色
创新才能走得更高!二十多年的教育创新之路,王老师一直没有停步。
创新需要理论支撑。王老师订阅了许多教育教学刊物,反复研读《教育学》《心理学》和《新课程标准》,多次外出学习观摩,掌握教育教学前沿理论,有效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为教育教学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常还有文章见诸报端。
教学中,王老师深入钻研,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学生活动;课堂上,王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创设教学情景,积极开展师生双边活动,鼓励学生多讲,多练,大面积铺开,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重视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努力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王老师和孩子们约定了一系列的肢体语言,老师的一个动作就能让孩子们明白自己该要听讲了……荣誉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在学校的各项教学竞赛中,王老师总是榜上有名。
三尺讲台就是王老师的广阔舞台,王老师坚守本色,用真挚的情感书写教育的真谛,用辛勤的汗水培育祖国的花朵,赢得了芬芳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