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迎春:单亲妈妈的逆绽放
   来源:宁乡市妇联   发布时间:2018-09-12 16:02:21

邓迎春,女,汉族,49岁,群众,宁乡市坝塘镇金河村村民。面对生活的困境和命运的考验,邓迎春决然挑起生活的重担!就这样,邓迎春在国家扶贫政策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积极学习职业技能,照顾一家老小,靠勤劳的双手摆脱窘境,在贫困户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被评为宁乡市2018年脱贫典型之一。

一走进宁乡市坝塘镇金河村村民邓迎春家门,内部很陈旧,光线被阻隔在窗子外面,只在粗糙的墙面上切下一溜溜狭长的暖色......

邓迎春本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丈夫帅气多才,大女儿刚上小学,儿子已学会走路,一家人其乐融融。2005年,丈夫突发疾病去世,任她呼天抢地也换不回丈夫一句回应。丈夫因病去世赔偿的4万元在办完丧事后所剩无几,全寄给了远在湖北的公公婆婆;两个孩子一年3万余元的学杂费和父母隔三差五的三病两痛等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邓迎春来说,简直是日暮途穷。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易。邓迎春一度感到绝望,万念俱灰,多次想着跟丈夫一块走,一了百了。可看到孩子那稚嫩无助的眼神,在娘家没怎么吃过苦的邓迎春在那一刻她知道,往后的苦只能自己一个人扛。

钱从哪儿来?每天一睁眼,这个问题就在邓迎春脑袋里从早晨转到晚上,生活的巨大压力导致邓迎春身体极度虚弱,一个多月内原本凹凸有致的身材变得骨瘦如柴。

对那些心志坚定的人,苦难像鞭子。最困难的时候,邓迎春一碗开水放坨猪油、放点葱,下碗面都觉得那是最好呷的美食。在不得已中,邓迎春拾掇好心态,喂猪、种菜、做饭、洗衣服、督促孩子用功读书,照顾家中老人孩子的同时,自己也捡起了书本,自学药剂师相关的知识。

邓迎春的努力没有白费。通过自学,她在市里神洲大药房找到了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一天工作十来个小时,虽然辛苦,离家也20多公里,但这份工作两班倒,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老小。家里的三亩田也没荒废,年年都种了水稻,菜地里的菜长势喜人,猪栏里还养了一头老母猪,前段时间刚下了12只猪仔,日子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丈夫虽已离开多年,但邓迎春一直有爱、一直善良,一直牵挂着远在湖北的婆婆,每年都会挤出2、3千块生活费寄给老人,老人舍不得花,还反过来劝邓迎春不要委屈自己,不要挂念她。有人问起是否愿意再嫁人,邓迎春说她并不愿意,不想拖累别人的同时,也没心思再找,只想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再存点钱养老。

问起妈妈的辛苦,女儿邓秀群尤其记得大学每次拖着特别大的行李箱离家,经过一段泥泞路,身高一米七的女儿提行李还是有力气的,而邓迎春硬是把行李箱拿过来扛在自己肩上,踩着泥,母女俩一前一后走着。“妈妈的辛苦我最清楚,她太累,撑起这个家很苦,我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弟弟,认真读好书,将来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幸福的日子。”说着,邓秀群湿了眼眶。

“这个担子太重了,男人都难以承受,何况是个女人,那时候我们都担心这担子她挑不起来,但她还是挑了起来,而且一挑就是13年,她现在是我们村勤劳脱贫的一面旗帜……”金河村村支部书记这么夸道。

收入稳定了,生活就顺利了。邓迎春的一双儿女慢慢长大,不但学习努力,而且乖巧懂事。在“雨露计划”扶贫政策和学校助学金的帮助下,儿子邓伟宏在宁乡读职高已进入实习期,每个月能拿到实习工资。女儿邓秀英已经大学毕业,成绩优异,接下来还将计划通过学校的无息贷款继续读研深造。

邓迎春老母亲去年去世了,年近九旬的老父亲还健在,虽然行动迟缓,但还能生活自理。“在我家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党和政府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并将我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乡亲们以及许许多多的社会团体组织给了我家很多帮助,为我家减少了很多负担。”提起如今的生活,邓迎春很是知足。

13年来,邓迎春就如一台机器,一直满负荷运转;13年来,有过痛苦,有过无奈,也有过迷茫,但却没有放弃;13年来,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人,用朴素的方式,用逆绽放的姿态诠释小身板、大能量!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