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桑植妇联夯实民调工作,成功化解一起跨时9年的交通肇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邻里间多年的心结终于得到化解。
事情还得从妇联的一次模拟民调开始说起。今年5月的一个工作日,妇联综治专干对精准扶贫对象逐个进行电话模拟民调的时候,发现刘某某在回答民调问卷中“请您对当地政法部门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这一问题时,对公检法司统统回答“非常不满意”。通过细致追问跟踪才了解到,2009年12月9日中午,家住走马坪乡的彭某应本村刘某某、黎某某的邀请,驾车从桑植县小溪口接刘某某的女儿回家,途中发生意外,导致刘某某女儿死亡。事发后彭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同时附带民事赔偿刘某某、黎某某85273元。彭某在支付20000元后,拒不支付剩余赔偿款。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人员在强制执行到21000元后,余下的44273元因被执行人暂无履行能力且无可供执行财产,案件进入终止程序。申请执行人刘某一度认为自己的权利已无期望得到实现,由此也对公检法司部门产生偏见,所以在回答民调问题时才偏激回答。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妇联党组当即研究决定,由结对帮扶干部进村入户了解和核实情况。通过努力,掌握了被执行人彭某的行踪及财产线索——彭某今年3月份回家建房后,立即在村支两委的协助下,将线索和信息报告给了桑植县人民法院执行局。于是执行法官多次前往彭某家中,从情、理、法角度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希望他能够积极配合,尽快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最终,在执行法官耐心的调解下,邻里同坐一桌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申请人愿意放弃部分标的,被执行人当场将剩余款项履行完毕,双方就此握手言和,一起陈年积案就此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