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峰下,黄巢山麓,有一所袖珍乡村小学,那是双峰县沙塘乡白石学校,占地1600余平方米,5个年级才61人。这所偏远山区学校有这样一位“掌门人”。他是校长彭光伟,今年54岁,已在贫困乡村小学默默奉献35个春秋,用生命的春花,孕育山里娃成长,把自己一生的美好年华,印在了这片朴实的土地上。与生俱来的教育情结
高中毕业时,彭光伟还不到19岁。已在沙塘任教的父亲给他提供了三个人生选项:学驾驶,做一名货车司机;体检合格,去部队当兵;子承父业,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彭光伟考虑了好几天,也许是父亲从教的基因起了作用,他来到沙塘乡,成为父亲身边的一名教育新兵。开学第一天,彭光伟被父亲送到沙坪学校。最初,彭光伟不敢上讲台,在闷头听了10余节课后,第3天才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教六年级补习班的数学课。尽管课前他写了5页纸的教案,试讲时练了又练,还请了外号叫“张干劲”的张校长为自己壮胆,可到了讲台上,他仍然紧张得语无伦次,双手直发抖,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一团糟……
好在彭光伟并不气馁,他知识功底不错,再加上父亲的倾囊相授、同事的悉心指点,就很快进入角色。一年后,其任教的六年级数学课成绩突出,学校所在村村干部和家长评价很高,大家一致决定:重奖彭光伟4棵杉树指标(普通村民只有2棵)。挪来挪去不离这片沙土
35年来,彭光伟先后在沙坪、梓田、善塘、辉田、石峰、白石6所乡村学校任教。每换一所学校,迎接他的总是偏远艰苦的工作环境,但他犹如一缕春风,哪里有花儿,就往哪里送温暖,从不埋怨。
沙塘乡村级小学的校舍条件普遍差,没有食堂,教师少住房,无法住校。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彭光伟在父亲那儿搭宿。结婚后,他也是学校、家里两头跑,早出晚归,辛苦奔波。35载春秋,他已骑坏了4辆自行车、3台摩托车。
彭光伟的家在黄巢山东边的井字白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骑车30公里上下班。一到冬季,山区冰冻天气多,乡村公路弯多坡陡不好骑车,他就把车胎的气放掉一部分,下坡时拿鞋当刹车。有一次,路上单车刹车突然失灵,他只得用双腿紧紧夹住前轮,结果还是摔得遍体鳞伤。
他工作的第三站———善塘学校,校舍条件极差。全校6间教室到处漏雨漏光;地面坑坑洼洼,无法摆稳课桌凳;学校旁边还有一家灰尘多的碾米坊。一遇大雨,彭光伟就向村民借长竹竿顶瓦片,借长梯上屋顶堵漏。课间休息时,他干脆借箢箕挑来黄土,把教室地面填平。每天早晨,他总是提前1小时到校,把教室里厚厚的糠尘打扫干净。添砖加瓦创办合格学校
如今,彭光伟在白石学校工作快20年了,担任校长14年。组织上想照顾他,同意他调回井字镇,他考虑再三,自己调走不难,但白石要进好老师不容易,最终还是把调动报告扔进了废纸篓。
白石学校的前身是贺氏私塾,有近百年办学历史。2000年,彭光伟刚到白石任教时,学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操场晴天一层灰、雨天一洼泥。他花了几天时间,弄来红砖头,在泥巴里铺出一条便道,免了师生泥泞之苦。
一到雨季,教室屋顶到处漏水,师生打伞上课也不稀奇。彭光伟发了狠劲,先后向有关部门递交了15份校舍翻修改造报告,终于争取14万元资金,把屋顶翻修一新。
创建省级合格学校时,需要建一条60米跑道,在原有跑道40米处是贺姓村民的住宅。彭光伟和白石村村支两委商量,计划征用村民宅基地。他和村干部反复做工作,花4万元连宅带地皮买下来,学校跑道得以建好。他还和同事积极联系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改善办学条件。2016年,一个爱心团体向白石学校捐赠学生桌凳120套、电脑8台、打印设备1套、课外书籍770册以及现金12000元等,总金额达10万余元。如今,学校也有了漂亮的图书馆,阅读教学名声在外,多次成为市县语文教学活动观摩单位。
今年5月,长沙市饮食集团火宫殿有限公司“一衣一温暖、益起暖童心”爱心校服捐赠活动在白石小学举行,现场捐赠110套校服、“六·一”儿童节礼品和1台彩色打印机、2个文件柜等物品;还向7名贫困学生每人资助500元。他的工资不高,但多年来已资助贫困学生30余人,资助金额达1万余元。
35年,彭光伟先后30余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彭东风李向前肖运红)
彭东风:双峰县沙塘乡中心学校
手机:1397387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