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伟:“老爸”校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者: 彭东风 肖运红      发布时间:2018-06-19 14:50:37

白石峰下,黄巢山麓,有一所袖珍乡村小学——双峰县沙塘乡白石学校,校园面积不大,占地只1600余平方米;在校学生不多,5个年级才61人。这所典型的偏远山区学校,有这样一位“掌门人”——校长彭光伟,今年54岁,在贫困乡村小学的讲坛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了35个春秋!

彭光伟上课图片.jpg

35年来,他始终扎根在双峰沙塘这片全县最贫瘠的沙土地上,付出大半辈子的心血和汗水,用生命的春花,孕育山里娃成长的秋实;让大山里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一批又一批走出乡关。彭光伟,这位比老黄牛还朴实的乡村汉子,把自己一生的美好年华,印在了这片朴实的乡土地,一如大山的寂静无华。

与生俱来的教育情结

高中毕业时,彭光伟还不到19岁。已在沙塘任教的父亲,给他提供了三个人生选项:学驾驶,做一名货车司机;体检合格,去部队当兵;子承父业,成为一名乡村代课教师。彭光伟焦虑了好几天,最终来到沙塘乡,成为父亲身边的一名教育新兵蛋。

开学第一天,父亲把彭光伟送到了离沙塘中心集镇区6华里的沙坪学校。他闷头听了10多节课后,第三天战战兢兢地走上了讲台,教六年级补习班的数学课。尽管课前他写了5页纸的教案,改了又改,试讲时练了又练;还请了校长阵前为自己壮胆。可到了讲台上,他仍然紧张得语无伦次,双手直发抖,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一团乱草……

好在彭光伟并不气馁,他知识功底还不错,每天课后倾听学生感受,放学后仔细琢磨每一堂课。加上父亲倾囊相授,同事们悉心指点,他很快进入了角色,课堂开始有板有眼,充满生气了。

“出道”一年后,他任教的六年级毕业班数学课成绩突出,学校所在村村干部和家长评价很高,大家一致决定:重奖彭光伟4棵杉树指标(普通村民只有2棵)!

在家人支持下,1986年,他自费参加了县里举办的中师函授班学习;2年后顺利毕业,拿到了中师文凭;随后他又花了几年时间,一鼓作气拿下专科文凭。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后,彭光伟业务精进,教学得心应手,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和全乡教学骨干,在三尺讲坛挥洒自如。

挪来挪去不离这片沙土

35年里,彭光伟先后在沙坪、梓田、善塘、辉田、石峰、白石6所乡村学校任教。每换一所学校,迎接他的,总是更偏远、更艰苦的工作环境。彭光伟老师有如一缕春风,哪里有花儿,就往哪里送温暖,从不埋怨。“我生在乡下长在农村,到哪儿都适应。”

彭光伟和学生共进午餐的图片.jpg

沙塘乡的村小,校舍条件普遍差,没有食堂,教师少住房,无法住校。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彭光伟在父亲那儿搭宿。结婚后,他也是学校、家里两头跑,早出晚归,辛苦奔波。30多年来,他已骑坏了4辆单车、3台摩托。

彭光伟的家,在黄巢山东边的井字白碧。近年,双亲年事已高,家中亲人需要照顾,还要料理家务。他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骑车30公里上下班,一周就是200公里。路上经常遇村民或学生搭便车,他总是尽力而为。

一到冬季,山区冰冻天气多,乡村公路弯多坡陡不好骑车,他就把车胎的气放掉一部分,下坡时拿鞋当刹车。有一次,路上单车刹车突然失灵,他只得用双腿紧紧夹住前轮,结果还是摔得遍体鳞伤。

他工作的第三站——善塘学校,校舍条件极差,全校6间教室到处漏雨漏光;地面坑坑洼洼,无法摆稳课桌凳;旁边还有一家灰尘多的碾米坊。一遇大雨,彭光伟就向村民借长竹竿顶瓦片,借长梯子上屋顶堵漏。课间休息时,他干脆借箢箕挑来黄土,把教室地面填平。每天早晨,他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到校,把全校教室里厚厚的糠尘打扫干净。

彭光伟在白石学校工作快20年了,担任校长也有14年。学校地处高寒山区;沙塘又是省、市有名的贫困乡,组织上想照顾他,同意他调回井字镇。彭光伟考虑再三,自己调走不难,但白石要进好老师不容易,最终还是把调动报告扔进了废纸篓。

青少年师生的“老爸”

白石学校特困学生、单亲孩子、留守儿童特别多。一谭姓学生,全家5口人,3个小孩有两个在白石学校就读。有段时间,他们的父母同时患了精神病,两个孩子一天3顿饭都没人管。彭光伟得知后,除了安排好这两名学生在学校的午餐外,还把晚餐也准备好,让他俩放学时带回家吃。他还与村干部商量孩子们回家后的安全。大家决定,放学后彭光伟把两个孩子送到村书记家,书记再通知孩子姑姑家接人。一个月后孩子父亲病情好转,这段“特护”期才结束。

彭校长十分注意留守孩子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定期请心理辅导老师做讲座。老师们通过劳动技能课,指导孩子做日常家务,引导自立、自理。这个学前,学校老师们已先后进行了5轮家访,重点走访留守和单亲家庭孩子。

彭光伟把年轻特岗教师当自己孩子待,让他们有家的温馨和归属感。岳阳市平江籍特岗教师小卢,刚来沙塘任教时特别想家。一到周末,彭校长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好饭好菜热情款待;陪他看乡村风景。教学上也悉心指点,和卢老师交流班主任经验。小卢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环境和工作岗位,他感激地叫彭光伟“老爸”。

几年后,他和同校的另一位平江老乡调回家乡时,白石学校和村上开了个联欢会,每人打发500元路费。他的干儿子小卢,回平江后不久走上了校长岗位;还几次回白石学校省亲。

在彭光伟的倡行下,村上干群尊师重教氛围。村民家中有了时鲜蔬菜,第一个要送的便是住校的老师;谁家杀猪宰羊了,会把学校老师的冰箱塞满了才安心。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村民争相把老师请到自家吃饭。

添砖加瓦创合格学校

白石学校的前身是贺氏私塾,有近百年办学史。彭光伟2000年到白石任教时,学校办学条件仍然十分简陋,操场晴天一层灰、雨天一洼泥。他花了几天时间,弄来红砖头,在泥巴里铺出一条便道,免了师生泥泞之苦。

一到雨季,教室屋顶到处漏水,师生打伞上课也不稀奇。彭光伟发了狠劲,先后向有关部门递交了15份校舍翻修改造报告,终于争取到14万余元改造资金,把屋顶翻修一新。

创建省级合格学校时,需要建一条60米跑道,但原有跑道40米处,就是校外一贺姓村民的私宅。彭光伟和白石村村支两委商量,计划征用村民宅基地。他和村干部反复做工作,花4万元连宅带地皮买下来,学校跑道得以建好。

他还和同事们积极联系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16年,一爱心团体向白石学校捐赠学生桌凳120套,书包120个,讲桌6张,电脑8台,打印设备一套,课外书籍770册,现金1万2千元;总金额达10万余元。如今,学校也有了漂亮的校园图书馆,阅读教学名声在外,多次成为市县语文教学活动观摩单位。

彭光伟和留守儿童交流图片.jpg

今年5月,长沙市饮食集团长沙火宫殿有限公司“一衣一温暖、益起暖童心”爱心校服捐赠活动在白石小学举行,现场捐赠110套崭新3件套装校服、110套“六一”儿童节礼品,1台彩色打印机、2个文件柜等物品;还向7名贫困学生每人资助500元……

彭光伟虽然工资不高,多年来资助贫困学生30余人,资助金额1万多元。

他实现了从一名代课教师到教导主任、再到校长的蜕变;先后30多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彭东风肖运红)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