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这位外地90后扎根绥宁四年,做了些什么,让她收获满满
作者:绿洲红星   来源:绿洲红星   发布时间:2018-04-17 09:27:15

她,1993年出生,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人;

她,2014年毕业于吉首大学,当年秋季参加教育工作,通过特岗考试分配在绥宁一所山区农村学校;

她,从家里到所任教学校需转两次车,而且从城步到绥宁经过关峡路段只有早上8点50分、12点50分两趟车;

她,作为学校的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及班主任,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她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

她,就是2015年5月在武阳片区小学数学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2015年12月在绥宁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武决赛中荣获一等奖,2017年1月被评为邵阳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绥宁县李熙桥镇中心小学彭璐老师。

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彭璐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适应课改理念,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彭璐在班主任这块园地里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着,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许。在班级管理中,她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人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道德的优秀品质。

只要心中有爱就会创造奇迹

彭璐常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只要心中有爱,就会创造奇迹。”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师爱如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彭璐一直用她自己真诚的爱心呵护学生,用无限的爱心倾听着花开的声音。

2016年冬季,五年级2班里有一个叫罗洁的女学生,成绩优秀,名列全年级第一。一天放学后,彭璐发现她依然在教室里认真学习,没有回家。询问后,得知她和奶奶在家,家中灯光太暗,没办法看清书本。

于是,彭璐陪同她一起回家。映入彭璐眼帘的是一座破木屋,房间前杂草丛生,年迈的奶奶正在门口坐着等罗洁回家吃饭。

家中的木墙上贴满了一张又一张颜色鲜亮的奖状。木房子能住人的只有一间房,进门是厨房,厨房右边就是她们房间的床,房间一个窗户没有玻璃,拿薄膜纸订着,时间长了薄膜纸已经损坏。罗洁告诉彭璐:每天晚上,都和奶奶挤在这张小木床上休息。床上的棉被薄且旧,垫絮也是破烂。

了解情况后,彭璐便把走访的情况拍照,将图片、文字发了朋友圈,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支持。

第二天,彭璐拿着爱心款和学校刘主任一起买了两床棉被、一床被套,解决了她们奶孙过冬的棉被问题。同时,给罗洁买了新羽绒服、裤子以及给奶奶买了帽子、袜子、头饰等,解决了过冬穿衣问题。彭璐不仅买了油、米、猪脚和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解决了吃饭和学习问题,而且还买了新的塑料布,将烂窗户重新补好,解决了寒风进屋的问题。最后,还将剩余的561元交给了罗洁的奶奶。

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师德修养

彭璐始终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坚持教养并重。

从进入李熙桥镇中心小学起,彭璐就积极参加各种讲课、评课活动,她的班级成为全校唯一一个使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自主学习模式开展上课的班级。彭璐多次主动请缨担任观摩课、公开课任务,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能有所成就。

一份辛勤耕耘一份不菲成绩

四年以来,彭璐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在全年级一直保持第一,各项班级活动大多获得第一名。担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每年都组织少先队活动和有声有色的六一儿童节活动,深得学生喜爱。

她本人在教研教改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5年5月在武阳片区小学数学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同年12月在绥宁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武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年12月小学科学教育论文《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研发和利用》获县一等奖;2016年网上晒课获县二等奖。

一份真情、一份爱心、一份固守,那么亲近、那么真实、那么温暖,彭璐用自己的默默行动,成就花的甜美,成就果实的尊贵。

四年风雨,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功的快乐,也有磨砺的艰辛,虽然职业平凡,但彭璐始终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她用爱心呵护着孩子们成长,用青春谱写着奉献的诗篇。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