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霞,女,1970年12月出生,系湖南省桃江七中中学高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1990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自2002年9月调入桃江县七中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曾长期担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教研中心主任、教务主任等职,爱岗敬业,教学效果好,班主任工作尤为突出。2003年被评为县师德先进个人;2007年荣立二等功;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县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桃江县首届名班主任。
夏红霞老师富有“满满的正能量”,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较强的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精神,大局意识与整体观念强。她连续担任137班、167班、190班、211班四届艺术班的班主任,在高一、高二期间都注重加强艺术熏陶,重视夯实基本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艺术表演。2007年137班学生杨胜参加县“三独”比赛获得第一名,校考为华南师大第一名,荣录华南师范大学,现就职于深圳南山区外国语学校;137班学生吴奕非参加全省“三独”比赛获得第一名,被中南大学录取,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现就职于上海某科研机构。137班学生邸爱在艺术联考中获得湖南省服饰表演第一名,被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录取,大学期间参加比赛获得国际旅游小姐湖南赛区冠军;137班学生的声乐舞蹈节目在湖南省群众艺术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在益阳市合唱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代表益阳参加全省比赛,获得全省第一名。在世界杯羽毛球锦标赛闭幕式上,137班的节目赢得满堂喝彩,展示了七中学子的风采,舞出了桃江人民的自信。137班58人参加高考,有48人被录入二本以上学校,其中有12人录入211综合性大学,167班、190班,二本以上升学率都达到了80%以上。在生源质量不好的七中,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完成潜能生的转化,实现其鲤鱼跳龙门的梦想,实属不易。
近年来,夏老师探究班主任工作方法,率先创建了班级家校微信群、班级梦想群,作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桥梁。这样做,可以及时地把学校相关工作的部署安排以及学生在校的实况迅速直观地传达给家长,既快捷又有效,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许多家长通过家校微信群里的图片和视频,了解了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密切了亲子关系,加强了家校沟通,有利于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作为薄弱学校的班主任,她提出班主任必须具备“五心”,即信心、爱心、公心、耐心、恒心。信心,就是相信学生都能成才,在具体做法上就是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多表扬激励,多发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用放大镜看待学生的闪光点。爱心,就是不仅当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体贴。夏老师经常尽其所能争取社会救助机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济,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夏老师要求集训班减免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的集训费用,使这些孩子不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她经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学生以母爱、以家庭的温暖,经常带学生到家里加餐,给学生带快餐,煮鸡蛋,买药等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公心,就是办事公道,不厚此薄彼。在当前形势下,夏老师淡泊名利,不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处理班级各项事务,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比如位置编排,比如过错处罚,比如班团干部任免,比如困难补助等等。由于这些方面处理得当,她受到班上全体学生的拥护和爱戴,她是整个班级的“夏妈妈”。耐心,就是要认识到教育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和复杂性,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不能急功近利,解决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知识传授上是这样,思想工作上也是这样,对薄弱学校的问题学生尤其如此,对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谈话,与家长联系,请同学帮助,因材施教,结合教学内容分析解剖,反反复复进行教导。夏老师班上曾经有几个家喻户晓的学生,冥顽不灵,生活散漫,无视校纪校规,抽烟喝酒打牌打架,无所不为,经过夏老师三年的磨炼,后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不良习惯,成功考上了二本以上的学校。学生们说,在夏妈面前,冰山也会融化。恒心,就是要持之以恒,做事说话要充当学生的表率。身教重于言传,老师不能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先做到,并坚持下去。她的口头禅“严防死守”,比如遵守作息制度、早晚自习按时到位,比如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比如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等。夏红霞同志克服家住校外、家务繁重的种种困难,以及多年来靠吃药支撑,她以非凡的毅力,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堪称七中班主任的表率。
夏老师善于思考,勤于笔耕,注重研究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实践。其论文《略论后进生的成因及其转化》获桃江县、益阳市一等奖、湖南省二等奖,并在益阳市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作专题经验介绍;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获桃江县、益阳市一等奖,并在《语文周报》上发表;论文《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获湖南省二等奖;论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获桃江县、益阳市一等奖并在《语文周报》发表。她主持的微型课题《薄弱高中班主任工作研究》获桃江县一等奖;作为主要参与者的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获益阳市二等奖。《故都的秋》课件制作获桃江县、益阳市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参加湖南省录像课比赛获二等奖。辅导青年教师参加桃江县教学比武获二等奖。她辅导的学生在全县中学生“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改陋习、树新风”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三等奖;辅导的学生作文竞赛获益阳市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