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银花:跪哺孝女佘银花
作者:沅陵县妇联   来源:沅陵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10-30 10:51:58

中国有句俗语——“孝”感动天。现年38岁的沅陵县北溶乡落坪村村民佘银花就是这样一位感动着天、感动着地、感动着周围所有群众的人。

苦命女孩早当家

佘银花1970年出生于沅陵县北溶乡蛟口村,全家五口人:长年患病的父亲、严重智障的母亲、与自己年龄分别相差不到3岁的哥哥、弟弟和她。蛟口村地处大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当时的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仅靠父亲一人挣工分维持全家生活的他们在一栋低矮、破旧的小木屋的庇护下艰难度日,吃饱饭、不受冻成了他们当时最大的奢望。然而,苍天偏偏捉弄人,1976年,老实、憨厚、勤劳、40岁不到的父亲不幸去世!全家唯一的顶梁柱的猝然倒塌使时年33岁的残疾母亲、8岁的哥哥、3岁的弟弟和6岁的她瞬间失去了依靠,曾经虽然贫穷但还算完整的家从此残缺……

在生产队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佘家三姊妹在巨大的悲痛中埋葬了父亲,然而日常生产与生活带来的困难着实让他们犯了难:严重智障的母亲不仅耳聋口哑、神智不清,而且性情古怪、脾气暴躁,别说照顾年幼的孩子们,就是自己的衣食起居也不能完全自理,靠她去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来养家糊口又从何谈起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家庭的困境,年纪稍长的哥哥无奈地放下了书包,毅然接过父亲的农具参加生产队劳动,全力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在生产队的帮助和邻居们的照顾下,他们就这样一天天艰难地生存了下来。三年后,懂事的佘银花看着日渐消瘦的哥哥实在于心不忍,哭了一夜的她在第二天离开了仅仅才上了两年学的校园,弟弟也随后失学。从此,佘银花担当了操持家务、照顾智障母亲和年幼弟弟的重任,时年她才9岁。

残缺、贫困的家庭注定比别人要多一份苦楚,少一份欢乐。相依为命的一家四口一路走来没有几天开心的日子,更多时候只有面对家徒四壁的苦叹和面对智障母亲的心酸,然而,在佘银花心里,好好地活下去、尽最大可能照顾好母亲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没有多少文化的她懂得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妈妈只有我一个女儿,照顾好她是我作为女儿的责任!1986年,为了摆脱贫穷,更为了年近20岁的哥哥不因为家庭贫穷而耽误终身大事,佘银花力劝哥哥外出打工。由于弟弟还小,全家的重担从此便落到了16岁的佘银花一个人肩上。1992年春节,已经几年没回家的哥哥给全家带来了已找到女朋友而且即将结婚的好消息,然而,当听到必须是哥哥落户女方株州市大桥乡的条件后,懂事的佘银花强忍着泪水对哥哥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要找个嫂子不容易,要嫂子来我们这种地方也确实委屈了她,哥,你放心去吧!娘有我和弟弟照顾!”。哥哥走的那天早晨,尽管千般舍不得,万般不情愿,佘银花和母亲、弟弟还是一道将哥哥送出了村子,望着哥哥渐行渐远的背影,佘银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酸楚的泪水,抱住母亲和弟弟号啕大哭起来……

两次婚姻均为娘

哥哥无奈远走他乡使佘银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时年22岁的她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当时的农村早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然而,她却为自己的婚事犯了愁:自家的条件众人皆知,邻村的小伙子谁愿意背这个负担?如果嫁到离家较远的村子,母亲谁来照顾?经人介绍,思考再三,为了最大可能地照顾好母亲,佘银花作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毅然决定嫁给与娘家相距不到一里但相互并不十分了解的张大山(化名),并于1993年成婚。婚后的佘银花一人挑起了照顾两个家庭的重担,以山里妹子特有的勤劳和善良把夫家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并经常利用早晚的空闲时间给母亲送去大米、干柴等生活物资,帮助弟弟料理家务。这样心挂两头、情牵两家的日子虽然忙碌,但因为能照顾到母亲,佘银花已十分满足。然而,由于婚前互相缺乏了解,加之性格不合,特别是佘银花因照顾母亲牵扯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丈夫的不满情绪日渐多了起来,家庭矛盾也越来越深。为了避免彼此造成更深的伤害,1997年丈夫与佘银花协议离婚,离婚后的佘银花回到了娘家一心一意照顾起母亲来。

失败的婚姻多少让佘银花感到有些沮丧,但她并不后悔,因为照顾好残疾母亲是她的唯一愿望。1998年初,佘银花与本乡落坪村的小伙子宋贻中相识,随着相互了解的不断加深,小伙子的善良、勤劳与朴实让佘银花很是中意,更主要的是他愿意与自己一起承担赡养残疾母亲责任的表态让佘银花很是欣慰。有了第一次失败婚姻的教训,佘银花“有言在先”,向宋贻中提出了唯一的“条件”:落坪村与蛟口村相距二十余里,结婚之后由于相距较远,异地照顾母亲不太现实,况且弟弟也已经到了成家的年龄,一直因为要照顾母亲将终身大事耽误了下来,为了能照顾好母亲,也为了弟弟的终身大事,我要带着母亲来成家!善良的宋贻中爽朗地答应了。1998年底,佘银花与宋贻中结婚,落户于本乡落坪村,开始了他们共同照顾残疾母亲的婚后生活。

八年打工母相随

由于家庭困难,再婚后的佘银花一家日子过得很是清苦,特别是随着儿子的呱呱坠地,一家四口的生活压力更大了。为了摆脱贫困,外出务工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没有过多的商量和权衡,没有过多的思考和征询,带着残疾母亲一同去打工是他们夫妇的共同选择。2001年,她们来到广东省深圳市开始了打工生涯。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严格的,计件取酬的生产方式是辛苦的,佘银花夫妇一边打工一边伺候着已年近六旬的母亲,丝毫没有怨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的一场车祸不仅使佘银花身心健康遭受重创,也使一家四口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由于车祸,佘银花一年没有上班,全家仅靠丈夫一人微薄的打工收入勉强度日,即使这样,夫妇两人也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从没想到过放弃。2005年,她与丈夫辗转来到浙江省永康市之英镇某厂打工,仍是毫不犹豫地带着母亲一同前往。2007年,母亲生病住院,为了既能照料母亲,又不影响工作,在征得厂里相关负责人的同情和同意后,她和丈夫与工友换好班,并互相错开上班时间,日夜轮流守护在母亲病床前直到康复出院。看着日夜为自己奔波的女儿和女婿,不会说话的老人眼里噙满了泪水……

八年来,在佘银花夫妇的细心照料下,母亲的脸色日渐红润起来,性情也开朗了许多,如果不与她面对面交流,你很难发现她是一个严重智障的老人,这一切的背后不知道饱含了佘银花及丈夫多少的辛勤付出。正因为这样,严重智障的母亲竟对她产生了严重的依附情结,只要一、两天没有看到她,母亲就会心神不定、躁动不安,并四下里去寻找她。如今,佘银花的哥嫂和弟弟分别在深圳、东莞打工,多次提出要接母亲同住以尽孝心,但母亲死活不依。今年六月,佘银花因为要回家乡办理第二代身份证,考虑到来去路途遥远和经济承受能力,佘银花便告诉母亲,要她在家等自己几天,她会很快回来。谁知,母亲坚决不同意,大吵大闹,甚至摔烂家里的很多东西以示“抗议”。面对母亲的反常举动,佘银花读懂了母亲不愿意与自己分离的心思,苦笑之后毅然决定带着她一同回家!在沅陵办证的几天里,母亲如影随形,一步也没有离开她;证件办理完毕后,佘银花又带着母亲回到永康。

八年打工辛酸泪,一路相伴母女情。佘银花带着残疾母亲去打工的事迹,在家乡和打工所在地迅速传开,成为孝老爱亲的佳话。当我们向她询问这八年来对母亲不离不弃的原因时,她一句“她是我的母亲,我放心不下她!”的朴素作答让所有的人顿时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与思考之中……

祝愿天下所有心怀大爱的人幸福美满!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