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种植业发展快,养殖业也发展迅猛。星期天,秋日暖阳,我与几个文友,坐着小车,一路颠簸,翻山越岭,来到临武县水东镇斗水坪村董家山采访。一眼望去,只见一位中年妇女手持牧鞭,正赶着一群黄牛往山上放养。走近一看,她黑里透红的脸上带着微笑,浓眉大眼闪烁着和蔼、亲切的目光。她就是临武县养牛专业户,创业女强人彭美竹。
彭美竹说:“从2009年开始,我流转村里闲置的2000亩荒山发展养牛业,一转眼9年过去了,期间我尝到了酸甜苦辣,即使艰难,我也坚持下来了,同时带领了村中的乡亲共同致富!”她没有华丽的语句,只有朴实的心声。她勤恳做事,实在做人。她在偏僻的深山大岭,一片绿野草地上,尽情地燃烧创业的激情!
斗水坪村地处煤矿区域,矿产资源优势。1990年,丈夫大胆地开采小煤矿和运输行业,彭美竹在支持丈夫的事业同时,自己在市里开了间餐饮酒店,由于她善于经营管理,创业之路一帆风顺。通过几年打拼,家里有了80余万元的银行存款。几年后,按照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矿山企业进行了整合整治。彭美竹深知采矿和运输之路不会长久,于是向丈夫提出转型创业。
彭美竹多次和丈夫商议创业计划,她想利用家乡有利资源,发展养殖产业。一天,夫妇找到村支两委说明了想法,得到村委会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承包了3000亩荒山荒土。2009年2月,一家人在董家山安营扎寨,打牛棚,建临时住房,开始了养牛创业的探索之路。
创业初期,他们拿出80余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投入了40余万元,建起了简易住房和牛棚及一些基础设施,然而手头余钱无法承担购买牛犊的经费,彭美竹想方设法,东奔西凑,筹措资金。一天,她壮着胆子找到镇党政领导提出自己的创业搞养殖的想法,领导们被彭美竹的创业精神所感动,在银行为其担保借款20万元,解决了资金瓶颈。当年8月,又投入50万元,从山东、江西购回了第一批养殖品种。看着青青草地上的牛羊,不停地长膘,夫妻感受昔日沉睡的荒山正在苏醒,创业之路增添了信心。
夫妇便一头扎进创业基地,自费购买养殖书籍,细心研究养牛技术和管理。正当夫妻俩创业之路有喜色时,2010年10月,她丈夫突然身体不适,经检查已是胃癌晚期。为丈夫治病花去了20多万元。次年3月,她丈夫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嘱咐彭美竹要坚强的把农场和这个家撑下去,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创业心愿,她始终记住丈夫的嘱托,也成了她克服艰难困苦,逆境奋发的动力。
半个月后,彭美竹化悲痛为力量。她边尝试种植牧草,边寻找优质草种。她多少次不辞辛劳,独自卷起简单的行李,前往外地考察学习种草技术。第一次引进的是黄竹草品种,经试种,发现产量、营养价值不高。当得知一家养牛发展有限公司,从香港引进的南非菌牧草种,其产量高,质量好,促膘快的好消息。她马不停蹄地赶去了解和咨询。经了解,这一草种,种植周期短、产量高、营养充足,足有5米多高,亩产达25吨。经过几种牧草比对种植,彭美竹选择种植南非菌牧草。
她每天开着一台小马力耕田机,在500亩的荒田里耕耘,全部种上了南非菌牧草,看着这片牧草清新碧绿,彭美竹心里有了着落,信心十足。她说,这种南非茵牧草,每亩产草25吨,一亩可供养2头牛,500亩草地就可产1000余头牛的饲料,解决了给彭美竹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她信心倍增。
养牛9年的探索,让彭美竹创业的思路更加清晰,她开启了成本低,饲料有保障的种草养牛模式,而且吸引了远近同行前来参观咨询。目前,她正带领农场从单纯的养牛业向“养牛、种草、加工、饲料出售”等一条龙式的产业链延伸发展。
彭美竹通过创业,带动了就业,她的养牛场,现存栏近200头,500亩种草基地,已投资1000多万元。还乐意解决远近剩余劳力32人,临近村和村中残疾人及没有一技之长的妇女,都愿意在她的农场就业,也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当你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草和牛群。它们吃了南非菌牧草,毛色格外发亮,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彭美竹的养殖场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她已经成为全县创业巾帼典范,她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点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