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妻子,多年操劳家务,一心付出,无怨无悔;她,是一名共产党员,扎根基层一线17年,一腔热血,诠释忠诚;她,是一名外乡人,远离家乡,却把根扎在了北岭山上。她,就是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田心街道北岭社区党总支书记邹爱华。
北岭社区有8个生活小区,114栋居民楼,3580户居民,总人口12028人。十几年如一日,邹爱华坚持深入小区,走访疾苦,用一腔真情,换取了群众的真心信赖。
圆梦寒门生
正在读职高二年级的曾维盛,是北二村小区的居民,幼年时父母离异,其父亲在多年前下岗,家里还有一位老奶奶。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家仅靠父亲在外打零工挣钱维持着生活。
2014年,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曾维盛的父亲罹患肺气肿,卧病不起,家庭失去经济来源。邹爱华了解情况后,主动帮一家人申请低保。在走访慰问中,当邹爱华问到还有什么困难时,曾维盛的父亲说,他最担心的是儿子的学费问题,邹爱华当即作出承诺,说一定不会让曾维盛失学。从踏出曾维盛家门的那一刻开始,邹爱华就马不停蹄地奔波在为他筹集学费的路上,终于在开学的前几天,将筹集到的5000元学费送到了曾维盛父亲的手中。也就是在曾维盛办理新生入学手续的那个9月,他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他,有难舍,有遗憾,但有邹爱华的帮助支持,却也安心。今年,已是资助曾维盛上学的第三个年头。
开创睦邻餐
在工作过程中,邹爱华发现,虽然我们的邻居很多,可大家相互不熟悉,彼此之间比较冷漠。居民对社区的工作也不是很支持,社区工作人员在进行民意调查、人口普查、统计调查、流动人口清查时,常吃闭门羹。当时,邹爱华就在思考,有什么办法,能使居民融合到一起,加强互相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呢?她苦苦思索,社区为何不组织一次居民邻里的百家宴呢?社区迅速组织开会讨论,引导党员、楼栋长带头宣传、上户做工作,工作日联系不上的周末去上户,白天联系不上的晚上去上户。通过两个月的集中动员和上户做工作,不少居民表示对活动感兴趣,并积极献策,为活动取名“睦邻餐”。居民自备食材、自行烹饪,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做好的菜端到社区搭建的品菜台,由株洲市餐饮协会会长、大酒店厨师长作为专业评委,同时邀请居民作为大众评委,共同评选出社区十佳菜肴和最具特色、最佳造型等菜品。这是一场别出心裁的活动,居民脸上洋溢着无尽的欢乐。
后来,邹爱华把“睦邻餐”升级为“睦邻节”,注入家庭才艺秀、社区好声音、粽香端午节等元素,每年举办一次“睦邻一家亲”主题活动。
成立开心文艺社
社区原来活动不够丰富,不少居民群众除了看电视,就是打打麻将,邻里之间经常出现矛盾和纠纷。2012年,在走访中,邹爱华发现,有不少社区居民退休前是厂里的文艺骨干,邹爱华顿时萌发了组建文艺社的想法,她还惊喜地发现,社区党员张屿凡退休前是厂里的工会副主席,也是文艺骨干。邹爱华当即找到张屿凡,把想成立文艺社的想法和她进行沟通,张屿凡对此表示很赞同。于是,邹爱华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开始走家串户,挖掘各种文艺爱好者。几个月下来,一支吹、拉、弹、唱、跳、写的班子硬是被她组建起来了。大家兴奋地给这个草根文艺社取名叫“北岭社区开心文艺社”。
在组建过程中,原本对社会充满怨气的下岗职工闵师傅也被感动了,他带着二胡积极参与到文艺社活动。闵师傅说,他对社会的不满,正是在社区这样用心的服务中被慢慢化解和消散了。现在的闵师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北岭社区开心文艺社多次参加了市级和区级的各类文艺汇演。开心文艺社带领居民从灶台转向舞台,精彩纷呈、惊喜不断,已成为社区居民开心的源泉。
建设居家养老生活馆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面对子女不能陪你变老的情况,社区是否能有更好的办法呢?2015年,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邹爱华萌生了开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的想法。没有房屋没有土地,她以磨破嘴跑断腿的决心,锲而不舍地找田厂领导协调,最终征得同意在其红线土地上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同时引进社工开展娱乐养老活动;没有资金,她就向驻社区的市、区党代表争取资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10月19日,北岭社区娱乐养老生活馆顺利开馆。目前,娱乐养老生活馆定期开放,每天都有居民前来参加各种类型的班级活动,如理疗健身、文化教育、老年义诊、舞蹈、唱歌、毛线手工编织等,娱乐养老生活馆已成为老年人欢乐的集结地。
组织上给予了邹爱华诸多的肯定: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党代表;市文明家庭;市最美娘家人;市最美女性等。
面对成绩和荣誉,邹爱华谦虚谨慎,她说:“我珍惜现在拥有的,坚持以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心服务居民,让居民得到最大的实惠,让社区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