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增美,女,40岁,杨家桥街道伍家院社区党委书记。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她用实践身体力行交上了“两学一做”的生动答卷。
6月下旬到7月1日连续1周以上的强降雨,使得伍家院社区金叶小区、杨家桥小学等地势低洼处终于不堪重负承受不住了,大量的山洪水肆意妄为的向那边涌下来,伍家院社区告急。7月1日早上8:00,雨下得很急很紧凑,她的心一下悬了起来,很是着急。“如果这样雨下下去的话,辖区低洼处肯定会被淹,老百姓又得遭殃了”,必须马上启动防汛紧急预案,她一边向上级汇报情况,一边迅速召开社区党委班子电话会议,,整合社区工作人员力量,作出科学妥善安排:一是对各险要路口安排人员值守;二是安排人员对涉险的四条街巷的居民挨家挨户地发放紧急通知,要求和帮助他们马上转移财产和安全撤离。还亲自对居住在金叶小区的胡奶奶和居住在杨家巷的张爹爹两位三无人员进行了特别安置,确保他们无恙。
下午1点至2点钟左右,金叶小区门口迅速上涨了1米左右,院内的人还有一部分人被困,周边还有一部分人的财产还未转移完,她迅速组织工作人员一边拉警备线,一边用船将院内被困人员接送出来,一边亲自帮助他们搬移财产。4时左右,伍家院街、新华街、新建街、杨家巷、黄泥井市场等全面进水,所有的居住在一楼的居民均全部转移出去,无一人被困。
哪里情况危急,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冲锋在最前线。在社区工作5年,她与社区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张三住哪里,李四住在哪栋楼,她都了如指掌。全面救援拉开后,她的手机就一直响个不停,群众把她当成了主心骨,“陈书记,我家住在伍家院巷5号,家里有病人,得马上出去”“陈书记,我现在人在广东,回去不了,我家老子老娘年事已高,还带着两个孩子,家里没电也没米了,请帮忙送点饭过去或买点米或菜进去”等等。灾情就是险情,她始终将群众的安危和温饱问题放在心头。一放下电话,马上去落实,对地理位置难以寻找的地方,她还亲自上阵去营救。直到7月3日,洪水才退去,在这连续3天3夜里,她没有好好的睡一会儿觉、吃一顿饭,身上衣服湿了,又穿干,又湿,这样都不知干了、湿了多少回,每天她都是坚守到最后一个才下火线。噪子说哑了,喉咙发炎了,脚跑肿了,她都毫无怨言,一笑付之,她说,只要群众安全和满意就好。
7月4日,天空放晴。老百姓都回家,一边生产自救,一边打扫卫生。街上的淤泥,被洪水泡坏的床板、沙发等垃圾堆成了山,动物尸体到处可见,现场一片狼籍而“壮观”。必须马上组织进行垃圾清理和防疫消毒。接到上级指令后,她立即给支援单位分配工作任务。一边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联系铲车、清运垃圾车和购买清扫工具,一边积极投入清理垃圾工作中去。哪里任务重,哪里群众思想情绪大,她就出现在哪里,特别新建街,因为地理位置居中,这次居民被困时间最久,受灾最严重,相应地老百姓情绪反应最强烈,垃圾最多。基于这种情况,她一边心平气和地跟老百姓做好思想工作,一边召集4台铲车,8台货运车从街两头突击,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3天时间)将这条街的每个巷道的垃圾都清运干净了。并及时进行了清洗和消毒工作。缓解了群众的情绪和矛盾。狮岩路二建一处为企业改制单位,每次涨水被淹,淤泥多,垃圾清了又丢,清了又丢,单位职工情绪反应强烈。为做好工作,7月7日,她亲自率领社区工作人员到二建一处再一次进行集中铲淤泥和垃圾,干到晚上7:30才弄好。汗出了一身又一身,手掌磨出了泡,衣服、裤子、鞋子沾满了发臭的泥浆。另外,狮岩路一家副食店肖老板因这次未预计涨水过高,货物未及时搬离,损失严重。拒不配合处理被损坏的货物垃圾并要求政府赔损投失。针对这一情况,她一边跟老板宣传解读受灾政府救助救济政策,一边亲自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对浸洗但仍可用的食品进行清洗和清理,缓解老板的抵触情况,经过晚上近3个小时的疏导思想和清洗工作,店主老板不仅同意清理垃圾,而且还不断感谢社区陈增美书记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就这样,一场连续7天的空前百年不遇的防汛大战结束了,在抢险维稳、灾后重建等一线工作中,她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每条街都留下了她急匆匆奔走的身影和脚痕,每个巷子,每个院落都流下了她辛劳的汗水和急切的声音,这几天,她累得快虚脱了,但她觉得她必须坚持,因为这是她做为一个社区书记的职责,社区的老百姓需要她,她不能倒下。社区的老百姓的一声声“陈书记,你辛苦了”,她觉得一切都值了。“巾帼不让须眉”这是领导对她的高度评价。
伍家院社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祥和,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在社区书记陈增美同志的孜孜不倦为民谋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忘我工作下,伍家院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一定会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