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36岁的曹馨仪是一名礼仪培训师,见过她的人都会对她端庄优雅的举止、温和有礼的语言留下深刻印象。曹馨仪说,学礼仪易,易在举手投足间;学礼仪难,难在修身养性。尽管不易,但她仍然愿意将传播礼仪之美当作毕生事业。
“一直微笑”的手语老师
曹馨仪是永兴县人,在成为一名礼仪培训师之前,她是一名手语老师。曹馨仪的妈妈生了四个女儿,因为照顾不过来,就把排行老三的馨仪放在了乡下外婆家。在乡村小学读书时,曹馨仪最渴望的事情,就是下雨时妈妈也会像同学妈妈那样,给自己来送伞。这个小小的心愿连同对亲情和温暖的渴望一直埋藏在曹馨仪的心底,直到她被父母接回永兴县城,看见家对面一所特教学校的聋哑孩子,她流下了眼泪,内心久久无法平静:“看见那些孩子的眼神,听见他们只能发出‘吱呀’的声音,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渴望关爱。”
怀着对聋哑孩子的怜惜,大专毕业后,曹馨仪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同时,也考取了手语证,她得偿所愿,成为了永兴一所特教学校的手语老师。聋哑儿童大多自卑敏感,对待他们,不能严肃训斥,只能面带微笑地循循善诱。曹馨仪每天都带着微笑上课,即使学生犯错,她也是笑着耐心引导。“这和我第一次上讲台的经历有关。我第一次给聋哑孩子上课时,一个聋哑且智力障碍的五岁孩子冲上来狠狠咬了我一口,我疼得想哭,却发现孩子哭了,我实在是不忍心,就放弃了之前准备的课程,笑着对孩子们进行了一堂课的心理疏导与安抚。”曹馨仪说。
2012年,为了照顾家庭,曹馨仪考虑再三,忍痛离开了教学任务繁重的特殊教育学校,在离开那天,聋哑孩子们排成两行给曹老师送别,他们含泪打着手语:“老师,我们舍不得你离开。”一直微笑的曹馨仪,在转身离去的那一刻哭成了泪人。
“不学礼,无以立”
离开特殊教育学校后,曹馨仪的生活重心放在了照顾年幼的儿子和丈夫病重的哥哥上,但一件事情却让她深受触动,决心学习礼仪。那年的大年初一,曹馨仪的爷爷准备了十二道大菜,吃饭前,老人把家中儿女孙辈召集在一起,按照祖辈流传下来的家族仪式认认真真地祭奠先人,祭拜完毕后,爷爷流着眼泪说:“等我死了,你们还会记得祖先吗?”曹馨仪低下了头,她明白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对后人的期待。“第二年冬天,爷爷就去世了。我们按照爷爷留下的仪式进行祭祖,那个过程中,我心里失去亲人的悲痛,在仪式感中化为了一种既庄重又平静的哀思,这就是礼仪的魅力。”曹馨仪回忆当时的那一幕,声音有些哽咽。
为了学习礼仪,曹馨仪前往深圳拜著名礼仪培训师李国辉为师,李国辉曾担任上海世博会和深圳大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礼仪指导,“不学礼,无以立”是李国辉给曹馨仪上的第一课。很快,曹馨仪就发现,礼仪不难学,无非是“站姿、坐姿、走姿”,像大型节会的礼仪小姐那样动作优雅得体,不就是“礼”吗?但老师却告诉曹馨仪,只是举手投足讲礼仪,终归肤浅,真正的“礼”,是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礼”的深刻诠释,要由内及外、内外兼修地提升自我修养,不仅在学礼仪的过程中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分寸,更要拥有一颗“慈,俭,后(谦让)”的灵魂。
将“礼仪之美”传播四方
曹馨仪学习礼仪的决心很大,遇到挫折也从不气馁,老师的指点和自身的努力终于让她成为了行业内小有名气的礼仪培训师。虽然在2013年,曹馨仪就取得了高级礼仪培训师资质,但她对礼仪的学习并没有终止,每次礼仪专家在各地举办讲座,曹馨仪总会前往聆听,在她的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同伴拍摄的她拖着行李箱匆匆赶路的背影。
与此同时,各地请曹馨仪进行礼仪讲座的邀约也纷至沓来。2014年,曹馨仪担任了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礼仪培训师,她深入企业、政府单位、工厂、社区、学校进行礼仪培训讲座,还经常被邀请到各地进行一对一家庭礼仪指导。有一次,她受邀到河北邯郸的一户人家进行家庭礼仪指导。那家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和8岁的儿子、6岁的女儿住在一起。年轻的母亲喜爱攀比,脾气暴躁,吝于表扬自己的孩子,两个孩子则羞涩内向,不擅与人交往。在对他们进行礼仪指导的那半个月里,曹馨仪通过一整套计划教孩子学会孝顺感恩,落落大方地与人相处;她教年轻的母亲“心修,礼修,雅修”,从心态、形态、神态等方面进行调整,做一个宽容平和、知书达理的母亲。礼仪指导结束时,母子三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对曹馨仪非常感激。
“学礼仪,‘行’比‘言’重要,礼仪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真正的礼仪源于内心的爱与善。我很乐意将这份心得分享给大家,能够传播礼仪之美,也是我的荣幸。”曹馨仪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