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惊天伟绩,但在同事眼里,她是善良可敬的大姐;她没有万贯家财,但在女儿眼里,她是伟大慈爱的妈妈;她没有三头六臂,但在她看护的老人眼里,她是随喊随到的“好闺女”。她就是苏仙区坤元社工服务中心的一位普通社工罗忠花。
41岁的罗忠花是苏仙区坤元社工服务中心入户养老护理组组长。罗忠花父母去世早,她靠邻里照顾吃“百家饭”长大。罗忠花有3个女儿,大女儿智力残疾,生活难以自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妹的到来,给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养家糊口,她和丈夫常年在外奔波,3个孩子就托付邻居照顾。正是在这种邻里和谐的环境下,罗忠花感受到了社会的帮助与关爱,心怀感恩,毅然返乡走上了社工这条路,用行动回报社会。
2015年,通过社区的推荐,罗忠花在坤元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之初,成了一名护理员,照顾6个社区的53名老人。从选择做社工的那一刻起,罗忠花始终秉着一颗诚恳的心,将悉心照顾老人作为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平时就帮老人量血压、做按摩、洗头发、聊家常、洗衣服被子等琐事”,罗忠花说,社工并不像其他职业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只要老人有需要,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24小时随叫随到”。
3月5日下午,罗忠花与往常一样来到她照顾的老人家中,84岁的曾奶奶一见到罗忠花就热情地打起招呼。罗忠花一边和老人寒暄,一边打开背包,忙活着帮老人剪指甲、量血压。量完之后,只见她在一个本子上写写画画,原来这是一个专用来记录老人身体状况的笔记本。“像女儿一样的,好有耐心,看电视的时候就好想她!”曾奶奶说起罗忠花时,笑得合不拢嘴。为了让老人舒服,罗忠花经常在家拿丈夫做练习,如今娴熟的手法让老人家连连称赞。
家住雅石桥的李奶奶也是罗忠花的“常客”,说起罗忠花时双眼含泪,“无法形容!”李奶奶双手指着胸口:“她是我这里的人!大好人!” 对于老人们对罗忠花的喜爱与依赖之情,罗忠花说,“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被老人需要和依赖,使我内心充实。”
“社工工资低,工作累,很多人对这个工作的认可度低。但我觉得社工更像是志愿者,需要爱心、耐心,更需要一颗责任心。”罗忠花笑着坚定地说:“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我们,我会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