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家书的分量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来形容,那么在当今的和平年代,一千二百封家书又会跟我们讲述的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的主人公叫陈玲,是冷水江市委宣传部妇委会的一名优秀的妇女干部,多次被冷水江市妇联系统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干部,同时她也是一名资深记者,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是业内小有名气的记者,上百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多次荣获“首席记者”“十佳记者”荣誉。
关于她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是我今天要汇报的,我要向各位隆重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她和她的1200封家书的故事:1997年,陈玲通过书信的方式认识了丈夫肖拥军,一年后两人结为伴侣。肖拥军是南沙守备部队的一名军官,那时通讯很不发达,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打个电话都要跑到十几里外镇上的邮政局,长此以往,书信便成了两个人一直坚持的联系方式,也成了夫妻两人相识相知相爱最美好的见证。
都说当军嫂难,当南沙军嫂更难。蜜月刚结束,丈夫就接到任务,不得不离开新婚妻子去两千里之外的南沙礁盘守礁。南沙远离大陆,自然条件恶劣,生活环境艰苦,尤其是通信条件更是落后。南沙执行任务,什么时候出发,去哪个礁盘驻守,什么时候返程,妻子都不能问,丈夫更不能说,因为那都是军事机密!只要人一出海,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音讯杳无,电话没有,书信没有,整整四个月呀!而这四个月,对于正处在新婚燕尔中的陈玲是怎样的担心和煎熬!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丈夫的消息,也不知道下次跟丈夫见面又会是什么时候,所有的思念、委屈、担心、害怕都化成了一封封无法寄出的信件,有时写着写着趴在桌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发现泪水已经让字迹变得模糊……而这样的等待因为爱人部队的特殊成为常事,婚后的生活聚少离多,各种滋味杂糅其中,陈玲也从一个单纯懵懂的小姑娘成长为在工作和生活上独当一面的“女汉子”!
大家都知道,新闻工作者本来就是生活不太规律,白天采访说走就走,晚上写稿无论熬到几点,而这样的生活在女儿聪聪出生后显得更加窘迫。记得小聪聪1岁半的时候刚学会走路,一不小心额头磕在四方炉角上破了一大条口子,鲜血直流,身材瘦小的陈玲抱着女儿直奔医院,听到女儿在做缝针手术时声嘶力竭地哭喊“我要妈妈,我要妈妈”,等候在手术室外的陈玲也哭成了泪人。初为人母的她多么希望此时此刻有丈夫在她身边,安慰她“没事,有我在!”可是,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是陈玲独自面对,一肩挑起!
女儿要操心,公公婆婆也要放在心上。为了更好地照顾年迈的公婆,2005年,陈玲用自己全部的积蓄买了一套二手房,把公婆接到城里住在一起,11年来没红过脸没吵过架。装修搬家、女儿入学、公婆住院、爷爷去世等等,她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做好。因为她知道,舍小家为大家,是所有军人的真实写照;她明白,自己能多操一份心,爱人就会少操一份心;她更懂得,管好小家,爱人才能安心守礁,因为南沙无小事!
平淡的生活,坚毅的感情,十八年来,两人风雨同舟,携手前行,陈玲的丈夫现任南沙守备部队参谋长,多次被评为“优秀基层主官”、“优秀指挥军官”,五次荣立三等功;陈玲2009年也被授予南沙守备部队首届十佳礁嫂称号,2015年7月31日以全国最美军嫂的身份出席了国防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建军88周年招待会。而他们的宝贝女儿聪聪也十分乖巧,好学上进,前年中考以全A的成绩考上湖南四大名校。
爱是最伟大的力量!虽然远离了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但陈玲夫妇十八年如一日的鸿雁传书、相敬如宾的爱情故事,在战友和同事圈中传为美谈。肖拥军在给妻子的一封家书中这样写到:玲子,还记得谭晶唱的那首《妻子》吗?在我心中,那就是你的写照啊!亲爱的玲子,这辈子欠你太多,下辈子,我们还做夫妻,让我做你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