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书屋看书
蒋能杰夫妇和孩子们在一起
大山里的孩子总是比别人起得早,因为阳光总是离他们近一些。清晨的露珠还没散去,树叶还未舒展,小鸟还未在枝头鸣叫,光安村里的棉花沙爱心公益图书屋已经打开门了。
棉花沙是一个电影工作室,也是孩子的图书屋,还是蒋能杰导演的家。蒋能杰导演的家座落在一渡水镇光安村。光安村山高路险,水少田贫,是一渡水镇的山区贫困村之一。
蒋能杰,湖南省新宁县人,属于80后。2009年,他毅然辞去工作专心拍摄公益题材电影,拍摄了多部反应农村留守儿童和抗战老兵的纪录片,并多次获奖。2014年蒋能杰导演的纪录片《村小的孩子》荣获德国法兰克福影展一等奖、第三届凤凰纪录片大奖最佳长纪录片奖。2015年抗战老兵纪录片《龙老》,荣获2015年最第四届凤凰纪录片盛典最佳提名奖。
在《村小的孩子》里,有一个镜头非常让我印象深刻。蒋能杰问村小里的孩子,长大了想干什么?而得到的答案让我震惊——他们说长大了想打工!这打工似乎变成了山里孩子的梦想。这一幕很让人惆怅。在大山里孩子们眼里只有打工才能赚到钱,才能改变自己窘迫的生活。而蒋能杰导演故意把这一幕放在电影的最开头,我相信这个回答也一定深深震撼了导演的心灵。
其实大山里的孩子应该有更美的梦想,他们应该看到更大的世界。只是这个美丽的梦想在哪里找?而这个纷繁复杂偌大世界去哪里看?带着这样的思考,于是棉花沙爱心公益图书屋在蒋能杰的艰辛创办下于2016年7月5日正式运营了。
书屋不大,但是各种名著、图书很多,书屋内书籍都是向社会筹集捐赠的闲置旧书。蒋能杰导演说每天来借书的孩子有20来个,一个孩子能借到三本书,可以借十天,借书都是免费的,书屋里有桌椅板凳还可以在书屋里看。来借书的孩子各个村的都有,有些山里的孩子甚至走三十多里山路,跑到棉花沙图书屋里来借书。山里的孩子是渴望读书的。在我们去拜访蒋能杰导演的时候,图书屋里正好有几名孩子在看书。看书的孩子很认真,他们纯真的眼睛在书本上一行行的行走着。他们并不关心我们的到访,我知道他们在读他们的世界。图书屋里还有两名来自武汉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静静地陪着孩子们阅读。那一刻,不知为何心里突然很温暖,这个场景犹如一股暖流,让我充满能量。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络游戏被毫无节制的开发,什么么CS、KF、魔兽争霸、冒险岛等等等等,琳琅满目,这些游戏无时无刻的在腐蚀着孩子的求学心。因为我工作性质的原因,我经常碰到因为上网引发的问题少年,他们有的为了能够上网,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疯狂举动。盗窃、抢劫、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自杀。2015年的时候,一位老爷爷跑到派出所报案,说自己一点点存款全部被无缘无故的偷走。查到最后发现竟然是老爷爷11岁的孙子把爷爷的钱偷来全部买了网络游戏里的装备,老爷爷知道真相以后,仰天长叹。那一声叹息,老泪纵横。这个场景深深的刺痛了在场的每个人的心。我不知道去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很多时候,其实孩子们就是缺乏一种正确的导向,无数的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好的引导,容易迷失在各种诱惑里。假如让这些孩子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些网络游戏还能够侵蚀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吗?
蒋能杰说,想把爱心公益书屋开到一渡水镇上去,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免费读到更多更好的书籍,让孩子们在课余生活中不再迷恋于虚无的网络,而是在丰富多彩的知识殿堂的徜徉。如果可以,他还想在新宁县的每一个乡镇都办上一个可以让孩子读书的书屋,让更多的山里孩子能够插上梦想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飞翔。我问他这么做为什么?蒋能杰笑笑说:“不为什么!”我知道,这是他的情怀,更是一个逐梦人的胸襟。
我打趣说:若棉花沙开到了一渡水镇上,我能不能也免费借几本世界名著看看。蒋能杰认真的说:当然可以!这个图书屋,面对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更多热爱知识的人!我知道,蒋能杰是希望所有热爱知识的读者把梦想照进现实。
更难得的是,他所做的所有的公益事业得到了他家人的全力支持,他外出奔波,妻子操持着家里的一切,还要帮着照应书屋;父母亲奉献出房间,没有丝毫怨言。他的举动不但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家人,还不断的感动着身边的人,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棉花沙图书屋的公益活动,一起为山里的孩子加油!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这是一份份爱心的传递。我相信这一份份爱心,终将改变落后的农村,落后的大山,改变孩子们的命运,点亮他们的前程!
秋风轻轻掠过,故乡的云缓缓移动着,田野里的稻香飘溢着,大山里的梦飞扬着,还有那逐梦人站在大山里的黄土地上,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