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时孩子们最喜欢在自己制作的《三字经》竹简前大声朗诵。
前几天,关口街道11岁小男孩罗毅,在家用竹子做了一把弓箭,带到学校去“弯弓射大雕”,耍得有模有样。
在如今这时代,给自己做玩具的孩子还真是少之又少了,不过提及罗毅是关口街道丁家完全小学的学生,关口中学副校长欧阳秋说,这个学校一百多人,几乎每个孩子都很会做手工,因为勤动手是他们学校的传统。他还特别提到由全校师生共同完成的一件大制作:一卷长达十多米的竹简“三字经”。
百多师生共同自制《三字经》竹简
丁家小学处于关口街道较偏僻的村子里,学校宁静,环境宜人,在学校的礼堂内,记者看到了这件“大制作”。
这卷用竹片做成的竹简非常长,排满了礼堂的一面墙,竹简上面从右至左用毛笔写满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细看这些字,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原来这么多竹片,每一片竹片上的字迹,都不是一个人写下的。
“这是我们全校师生一同完成的作品。”丁家小学英语老师兼美术老师黄金妹对此非常自豪,“在美术课上一经提议,全校师生都很兴奋。”
先由老师们就地取材,到附近山林砍来竹子,再劈成大小一致的竹片,高年级的男孩子们则帮着量线、钻孔,低年级的孩子们则帮着磨去竹篾上的毛纤,最后每个人分配了写毛笔字的任务,一卷融合了全校师生智慧和信念的《三字经》竹简就完成了。
如今,这卷竹简挂在学校礼堂,孩子们课间时都喜欢一起朗读,《三字经》成为孩子们手工展示的一种代表,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文化的一种沉淀。
教孩子们勤动手,让孩子们受益多多
刚好是下课间,操场上一片热闹,很多孩子都拿着玩具在玩,可以看得出来这其中很多都是自制的。
“就这样顶着箭,用力拉开,再远远射出去。”罗毅的自制弓箭很快就成为大家的焦点,这弓箭是他在家里自己琢磨出来的,一根竹篾,一根绳子,几根小棍子,就变成了弯弓,吸引了不少孩子来尝试。
六年级的罗依萌不爱弓箭什么的,但是她会做布艺袋、手工花,学校很多和她一样的女孩子都会这些,大家还会缝制布娃娃。
丁家学校非常喜欢分享孩子们做的手工,从学校入门开始,墙壁上挂的艺术品,有手工编织的篾席,也有孩子们涂制的面具,甚至连整个学校的校训都是大家一同制作的,即用树木板涂上各种颜色,写上“有志者事竟成”“困境造就斗志”等格言。
“他们学校手工氛围不是一天两天了,是多少年下来的教育传承。”田中老师汪贤利说,这种勤动手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和益处。
关口中学副校长欧阳秋则评价,由于爱动手,孩子们在科技研发方面都很活跃,这个只有100多人的小学校,每年能在市科技节上获奖,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钥匙追踪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