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07年开始办厂,在这9年的创业生涯过程中,各种酸甜苦辣都尝过,能一步一步的熬到今天的成就,确实也挺不容易的。”9月12日,在桂阳县家具工业园的佛香阁艺雕厂,欧阳玉梅回忆自己的创业之路,感慨万千的跟记者说。
自从1993年下岗后,她先后经历了南下打工、摆摊、自己开店,最后她开了一家艺雕家具厂,并苦苦支撑到现在,如今她的厂子已初具规模。
祖传手艺
1965年,欧阳玉梅出生于郴州市桂阳县茶厂,年幼的她常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早在乾隆年间,欧阳玉梅家祖上就有做家具木器,雕凿戏台门楼、宗祠、庙堂等的手艺。
“人怀一艺,享用一生”这是欧阳家祖上传下来的家训,雕刻技艺从她的祖辈那里一代一代地延续了下来。爷爷是个木匠,晚年间常带着欧阳玉梅兄妹到宗祠瞻仰高祖精湛的木雕作品,并向他们讲解图腾寓意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欧阳玉梅的奶奶尊崇佛教,常常会在灶屋跟他们谈论佛经,就这样,欧阳玉梅从小就在耳濡目染中对木雕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为她后期坚定不移地从事木雕行业打下了基础。
下岗波折
虽然欧阳玉梅从小就对木雕技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高中毕业后的她却没有马上从事跟木雕有关的工作。1986年她被招工到桂阳副食品公司,成为了一名国营女工。可是好景不长,1993年,欧阳玉梅下岗了,和当时的很多下岗工人一样,欧阳玉梅选择南下深圳打工,然而只去了一年多,就因为家里孩子太小,父亲生病而回了家。
回家之后,欧阳玉梅开始摆地摊。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桂阳县十字街开办一家佛具、瓷器用品店,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生意。这一做就是12年,店里的生意也越做越好。她那时候经常去南岳进货,但那时物流还不像今天这样发达,每次去南岳进货,欧阳玉梅都要租一辆货车,带着司机一起去,反反复复地来回一趟既费时又费力。“有时候想进多些货又怕积压卖不出去,进少了有时又不够卖。后来一寻思,何不干脆自己开个这样的工厂,专门做佛像、神坛等系列产品。这样就不用去外地进货了,而且可以供应其它的店子。”欧阳玉梅说。
传承祖业
有一次跟同学聚会的时候,欧阳玉梅偶然跟同学提起了想开一个艺雕厂的想法,得到了同学的支持。当即几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开办厂房。
2007年,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欧阳玉梅筹资30多万元,在桂阳原城郊乡政府旁,租了一间小楼房,请了10多名员工,开始创办艺雕厂。
办厂的过程中也是几经波折,厂子建成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找技艺师傅,当时本地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只得托朋友去福建、长沙、衡阳等地去请木工、雕刻、油漆等方面的师傅。办厂之初,难以见到效益,很多时候都不能按时发放工人们的工资,这样就导致人才流失较严重。
2008年的冰灾,将厂房压垮了,损失了七八万元,她只得借债将厂房重新建起。创业路上多艰难,好在欧阳玉梅都能咬紧牙关,一步步闯过来了。
现在,渐渐的她的厂子各种师傅齐全了,员工也多了,规模变大之后,艺雕厂的订单也渐渐多起来了。据她介绍,旺季的时候,艺雕厂员工多达70余人,年销售额可达800万元。
项目申遗
由佛香阁艺雕厂设计制作的作品《丹凤朝阳》和《龙凤呈祥》分别荣获2013年中国广州国际工艺展示博览会金奖和银奖。2015年,由欧阳玉梅的艺雕厂创作的大型阴沉香樟根雕作品《九龙献宝》参加了省家具博览会展览。
欧阳玉梅的艺雕厂自2007年创建以来,将祖辈纯手工雕刻的工艺雕刻与现代电脑数控相结合,承接了不少公共场所和庵堂寺院的装饰工程。专门从事古建筑雕刻、宫祠楼阁设计安装、窗花门牌雕琢以及观世音如来佛等神像雕刻等。产品远销福建、山东、上海、台湾、新加坡等地。
目前,欧阳玉梅的佛香阁艺雕厂的木雕工艺已经成功的申请到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她正在着手申请郴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欧阳玉梅表示,传统雕刻技艺需要有人继承发展,现在桂阳县这方面的人才太少了。下一阶段,她打算开个传统雕刻技艺的培训班,面向全县招生,只要是对这个感兴趣的都可以来免费学,她希望能够将这门“绝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