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涟源市区乘了近2小时的公交车,回到白马镇师乐村婆家,谢姐顾不上一路颠簸,习惯性地从门后的角落里操起扫帚,就开始了忙活。打扫卫生、帮婆婆清洗一周累积下来的换洗衣物及被褥,再顺便给婆婆捎回些时鲜蔬果和日常生活用品,这是谢姐2010年3月调到市国土局工作后,每个周末雷打不动的事。
谢姐名叫谢汉光,是涟源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现年49周岁,中共党员,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谢姐。
(一)
位于涟源市白马镇师乐村的谢姐家,至今仍一贫如洗:几间破旧的土房濒临倒塌,二块土砖上架起一口铁锅,旁边堆着些柴草,是用来烧火做饭的;茶屋土墙下的一张老式办公桌上,放着一台11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是这个家里唯一的电器;里屋房间里没有衣柜,简易木床上叠着一条显旧的棉被,靠里是平时换洗的衣服。
谢姐告诉我们,黑白电视是结婚时姐姐送的,桌子和床是镇里救济的。丈夫原是镇国土所的一名干部,家里兄弟两人,弟弟在1995年因车祸不幸罹难。丈夫因工作劳累过度,1996年7月牺牲在下乡的途中。爱人离去时,谢姐年方三十,正值十月怀胎的时候。一提及往事,她的眼里早已盈满泪花。
也是祸不单行,年近七旬的公公婆婆未能承受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婆婆因过度悲痛倒在了床上,且双目几近失明,生活难以自理;公公因悲伤苦闷支气管炎发作,整日整夜地咳嗽,又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
30来岁,正是一个女人最宝贵的年华。面对此情此景,许多亲朋好友出于好心劝她打掉胎儿重新嫁人,也有人劝她说,就算你狠不下这条心,把小孩生下来再嫁,也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呀!“我怎么狠得下心扔下这一对老人不管呢”!谢汉光发自肺腑的一句话,不但回绝了亲友的好意,也打消了公公婆婆的疑虑。
(二)
在那段昏暗的日子里,谢姐整个人就像掉进了无底深渊里,整天魂不守舍的,她是多么需要人的照顾和安慰啊!可是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她每天强忍着悲痛,坚持着为婆婆端屎接尿,帮她擦洗身子,和她唠嗑解闷,尽心尽力地服侍婆婆。谢姐身高1.56米,体重只有80来斤,每次帮婆婆翻洗身子,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没钱治疗,她就请当地的老郎中开药方,自己上山挖草药;她舍不得吃和穿,一年到头没给自己添过一件新衣,穿的全部是别人给的旧衣服,却千方百计地给家里人和妹妹改善生活,补充营养。婆婆视力不好,她听说吃鱼有助于改善视力,便千方百计弄鱼给婆婆吃。在涟源农村,鱼杂一般都是用来喂猫的,谢姐有时赶上别人杀鱼,就要来鱼肝鱼杂,一点点把它清理干净,再给婆婆开“小灶”。那段时间,她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把老人和孩子安顿好后再往地里赶,到中午时分,又急急忙忙往家里跑,晚上还要做饭、喂猪、洗衣,总是忙到深更半夜。年迈的婆婆经常拉着她布满双茧的手,一次次地唠叨那句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话:“孩子,苦了你啊”!她的娘家离村里有20多里地,母亲心痛自己的女儿,经常会步行几十里山路,过来帮女儿照看一下小孩,帮着忙一忙地里的活,谢姐的心里就觉着特温暖,特对不起自己的妈。经过她近半年的精心照料,婆婆终于又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既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又要带着一个刚出生的孩子,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谢姐生性胆小怯弱,一到夜里便不敢出门,但每当儿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她总是不管不顾,背起儿子就往外冲,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1999年11月的一个傍晚,儿子在家不幸被开水烫伤,闻讯从地里赶回来的谢姐抱着儿子吃力地挤上一辆中巴,当车行至一拐弯处时,不慎翻入路旁的水沟里,谢姐不顾一切地用自己的身体紧紧护住儿子,自己却被撞得头破血流。生活的重担,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一般的生病感冒,她总是咬紧牙关硬挺,常年的营养不良,使她看起来面黄肌廋,弱不禁风。
(三)
命运多舛,总是喜欢捉弄善良的人们。2001年2月的一天,正是大年前夕的日子,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谢汉光亡夫的妹妹突然便秘并全身浮肿,经乡卫生院转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尿毒症,再次转院到长沙湘雅医院,需手术费15万多元。巨大的天文数字像一道无底的深渊,再次横亘在这个孤苦的女人面前。
为给妹妹治病,她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物品,借遍了所有的亲友,最后不得不连家里的耕牛也卖了,才和妹夫一家凑够了8万元的手术费用。7万元的后续治疗费用依然没有着落,妹妹的丈夫只好远赴广东打工,照顾妹妹的重任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长嫂如母,谢姐每天端茶送水、接屎接尿,悉心地照料妹妹。每天3000多元的医疗费用不是个小数目,为了省钱,妹妹在长沙住院的一个多月里,她吃的是干粮和咸菜;实在太困了,就在医院门诊的长椅上躺一下。妹妹为了省钱,手术后没几天便闹着出了院,医院见她们实在交不出钱,也主动为她们减免了7000多元的药费。
(四)
1997年3月,市国土局的领导见她家实在太困难,便安排她顶替丈夫到镇国土所上班。尽管一个月只有300多块的工资,但这对于这个苦难中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我十分感激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但账是必须要还的。”谢汉光动情地说,那时除了家里每月200来块的日常开支,其余的钱几乎全部用于还账。尽管自己的命运很苦,谢姐却从不抱怨,反而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地里回来,看到有村里的老人挑担子,她会紧走几步赶上去接一肩;陪婆婆上镇里赶集,她会尽量帮别人把东西背上;调到城里上班后,她总是很乐意地给村里邻居捎这捎那。
谢汉光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初中毕业水平。“为了对得起领导的关心”,她一心想努力干好工作。每天早上,她必定第一个到所里开门、打扫卫生,凡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从来都是人勤手不懒。每晚安顿好老人和小孩后,已是深更半夜,但为了尽快提高业务技能,她在临睡前都要坚持学一会土地管理知识,上班的时候就经常向所里的“老同志”请教,当年底,她就被评为所里的“优岗”。
她白天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平时就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田地、侍奉老人、辅导儿子,懂事的儿子也经常在放学后帮着妈妈忙这忙那,日子虽依然忙碌,生活虽依旧清贫,但这个曾经濒临破碎的家,在她的精心料理下,终于渐渐有了欢乐与生机。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多次被所在单位评为“优岗”。
2010年3月,市国土资源局领导考虑到她小孩上学等实际困难,又把她从镇国土所调到局办公室工作,并为她解决了3000元困难补助。她用2000元在城里租了一处房子作为住所,又用200元为婆婆添置了一套保暖内衣,她想婆婆年老体弱,已经不得风寒。剩下的钱,除了儿子的学费,她想把它攒下来,明年再凑一点,给家里添个冰箱。因为儿子曾跟她说过,城里的同学家里都有冰箱,可以冻冰棍吃。她有个小小的心愿,就是让儿子在放学回家的夏天,也能吃上冒着冷气的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