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菊:乡村女教师
作者:郴州市妇联 办公室   来源:郴州市妇联   发布时间:2016-08-19 17:46:09

一个女教师在乡村教一两年书也许不难,难的是30多年都守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里。苏仙区五里牌镇洞尾小学的李晓菊,32年如一日倾心奉献村小教学,用青春和热血演绎了一曲生动的教育乐章!

1985年3月,22岁的她,怀揣儿时的梦想,带着高考失利的失落,成了苏仙区五里牌镇村小学一名民办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洞尾小学的校舍年久失修缺门少窗,冬天即使生着火炉,也会被冻得瑟瑟发抖。李晓菊带毕业班的那年冬天,连续下了好几天雪,,其他班级因教室太冷不能上课陆续放假了,她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就把班上学生都领到家里上课,没有黑板就用门板代替;没有黑板刷,就用毛巾代替;没有桌椅就用木板搭成座位。这样,她家就成了洞尾小学的“临时课堂”。

有辛勤付出,就必有回报。第二年全县统考,经过3年的努力,李晓菊把昔日名列五里牌乡(17所村小)教学水平倒数第三的毕业班学生,全部送入了初中。

进入90年代初,原郴县作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面旗帜,提出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哭孩子”的响亮口号,并率先在湖南省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那时,仍有一部分学生家里很穷,每个学期都会有些学生因家里很穷而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在这个2000多人口的行政村,只要有学生没有按时入学,李晓菊就会挨家挨户的去劝学。村民们居住得比较分散,村与村之间距离也比较远。有时,李晓菊好不容易走到一个村寨,有的家长却做工去了,有的小孩听到狗叫声,见一个陌生人到来,便躲到自家屋里,不愿意让她进屋,她只好又转到第二个村寨去动员。凡没有找到的学生和家长,李晓菊会反复的来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动员孩子入学为止。

1994年,洞尾村一组的廖巧娜因父亲常年有病,家里穷得叮当响,小小年纪,便承担了繁重的家务活,经常迟到、旷课,学习基础较差,好几次对李晓菊说不想上学了。李晓菊便不厌其烦地家访,向其父母让孩子读书的重要性,然后她再给廖巧娜父母吃定心丸:“学费不够我先垫着,几时有了再还,先把孩子送来!”正是李晓菊的执着,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1995年,苏仙区率先在湖南省通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

李晓菊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孩子们的亲人。她把每个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为孩子们献出了全部的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

1995年入学的廖文玲,父母虽然是普通的农民,叔叔却是郴州市二中的一名骨干老师。受叔婶的影响,她从小就爱读书,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小文玲不但天资聪明,活波可爱,而且有一点男子汉的性格,当学习委员还主动辅导别的同学,深受全校师生的喜欢。李晓菊便将女儿读过的课外书籍主动借给她看,空余时间还经常开“小灶”,要求她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字、词、句的习惯。从小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廖文玲后来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李晓菊对优生喜爱有加,对差生也从不放弃。2015年入学的彭雨嫣,是一名留守儿童。因爷爷奶奶常年有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母亲生下她三个月后离家出走,便再也没有回来;父亲在外打工,一年春节才回来一次;可怜的雨嫣,只得与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她,性格上比较孤僻,学习成绩也不好。一次,李晓菊看到她写作业的时,写好了又檫,檫了又写,反复利用,便来到她家里了解情况。她发现彭雨嫣虽然成绩上不如人意,但在生活上是一个很不错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每天她都要做好饭给爷爷奶奶吃,然后走半小时的路来上学。

那一刻,李晓菊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将小雨嫣拥入怀中,深情地对孩子说:“今后,老师就是你的妈妈,作业本、铅笔等学习用品就由妈妈来给你买。”随后,李晓菊将女儿、侄女的衣服送给雨嫣,每天中午在学校跟自己一起用餐,并利用午休时间对她进行辅导。渐渐地,她的成绩赶上来了,人也变得开朗多了,也爱和同学们说笑、打闹了。

30多年来,李晓菊为学生的学费、医疗费、学习用品费究竟花了多少谁也不清楚,但村民们知道李晓菊每月的工资根本剩不了多少,一家人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李晓菊就是这样无怨无悔的把一颗慈母的心、慈母的爱全部用到孩子们身上,在这条艰辛而充满希望的育人路上,她真正做到了无私忘我。

多少次,曾有人问李晓菊,你哥哥妹夫两人都是处级干部,为什么不叫他们帮你调到城里工作?然而,李老师的回答是那么简单,那么质朴:这里养育了我,这里需要我。再说,自己都嫌弃家乡,那又有多少年轻人愿意来村教书?

30多年来,李晓菊爱校如家,没有休过双休日,就连丈夫的胃出血、女儿卉门失驰缓症住院都没有耽搁学校的工作。

1994年,她的丈夫患胃出血,突然倒在地上,是过路的村民发现后,立即拦车子将其送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在丈夫手术完的第3天,因为当时学校正处在“普九”攻坚期,有很多事等着她,她含泪辞别了丈夫,坐上汽车回到家了学校。不料,她丈夫在拉大便时倒在了厕所里,是同室的病友把他扶起来,才未发生意外。

2012年春的一天夜里,在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女儿,因卉门失驰缓症复发而住院。当夜,女儿中院的同事一边组织在医院抢救,一边给李晓菊打电话,告知女儿的病情,要她火速赶到医院。

因为照顾学生,李晓菊第二天上午9点多钟,才赶到医院。女儿见面喊了声“妈-----”,然后什么也没说,就侧过身子失声痛哭。想到女儿两次因病住院,自己都没在身边,没有送过一杯水,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歉疚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在她脸上滚落.......

从当初的花季少女到如今的知天命之年,32年过去了,她依然“战斗”在村小教师这个岗位上,后年她即将退休。她说:“我是从心底里爱孩子们,如果需要我还会继续干下去......”这就是李晓菊,一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乡村女教师。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