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长理学子在行动
作者:曾凯 黄钰琪 彭怡瑀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16-07-25 09:29:44

p2sb.jpg

IMG_5842.JPG

IMG_5934.JPG

IMG_5943.JPG

IMG_6091.JPG

IMG_6168.JPG

ps1b.jpg

螃蟹背球.JPG

伴着蝉鸣,烈日下,长沙理工大学学子走进大山,走进太平,欢迎我们的是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容,开启了我们这段从未有过的感动经历。踏着鸟叫,我们在同一片烈日下走出大山,走出太平,身后是孩子们不舍的泪光,是我们半个月的陪伴下的爱与期盼。

初识大山,我们用心筹备支教之行

每逢暑假,太平村的很多儿童都面临着相同的情景,外出打工的父母,年迈苍老的阿公阿婆,破旧的房子和待完成的作业。吉首市妇联了解到孩子们所面临的情况,想要筹建一个既能给孩子们补充学习,又能给孩子们心灵陪伴的“留守儿童之家”,同时探索一种党委重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高校支持,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得知此事的长理学子,主动申请,表明愿赴大山深处支教与孩子们共同度过暑假的愿望。通过严格的筛选,长沙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组成了这支由12人组成的强有力支教队伍,远赴太平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帮扶。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太平村位于群山之中,交通不便。那里可能没有空调,那里可能没有热水,那里的生活可能远远比不上家中、学校中的那么优越,那里可能有一堆大家从未见过的蚊虫,但这些并未让志愿者们退缩,反而坚定了大家的决心。大家根据孩子们的人数及年龄层次,结合村落实际情况和自身专业背景,从素质课堂、基础课程和心灵陪伴等三个方面,准备了足足15天的课程。但由于孩子们的人数较少且年级跨度较大(从小一到初三),无形中给志愿者们的备课增加了难度,但大家不畏惧,经多番商讨,考虑到课程难度和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最终制定了多套方案。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能给孩子们更好、更真、更用心的陪伴。

一切准备妥当后,在7月11日,志愿者们踏上了征途,走进了这座我们期盼已久的大山!

走进大山,我们用情开展素质课堂

清晨的第一声鸡鸣,拉开了支教第一天的帷幕。志愿者们充分结合长理交通学院的特色与优势,给孩子们准备的第一堂课是“未来交通通识课”。在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卡通、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现代交通工具、交通规则,向他们展示了未来可能出现的交通方式,通过互动提问启发孩子们去思考、想象。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交通知识和交通工具,志愿者们给孩子们设计了知识和手工相结合的实践课。与孩子们坐在一起的时候,大家的笑声在课堂中回荡,情谊不断升华。在《我的成长纪录》中,9岁的小健同学写到“我今天很开心,拼了小奔驰,有很多不会就请到了哥哥帮我。”孩子们开心,志愿者们亦然。

在众多课程中,孩子们尤其喜欢手工课。折纸、画画激发出孩子们心中对美最简单的喜爱和追求,同样也是对孩子们创造和动手能力的开发。有的孩子把每一步都折得仔仔细细,也有孩子喜欢在老师讲解之前就大胆猜想下一步该怎么折,教室里孩子们和老师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久久不歇。

为了让孩子们体验更丰富的活动,给他们一个释放天性、展现自我、培养合作能力的平台,志愿者们在支教中期举行了趣味运动会。大家精心准备了十个竞技与娱乐相结合的项目:螃蟹背球、手推车、贴鼻子、筷子夹乒乓球等。汗水与欢笑伴着孩子们冲向一个个有趣的项目,积分和奖励更鼓励了孩子们去尝试,去全力以赴。大家在场下不断地鼓掌,为孩子们鼓劲加油。颁奖仪式上,每个孩子捧着他们努力得来的奖状和奖品,笑容如朵朵太阳花般绽放在他们稚嫩的脸庞上。

深入大山,我们用爱浇灌灵魂之花

在所有孩子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时,一个孤单身影从第一堂课起就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她叫蓉蓉,由于幼时大病,蓉蓉大脑发育的比同龄孩子要慢得多,加上父母离异,跟着阿婆阿公生活的她内心有些自闭。“一年来,我都没成功和芙蓉说上过一句话......”该学校老师叹气道。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志愿者晓莹主动上前,耐心地陪伴着蓉蓉,从牵起她的手走进教室开始,细语柔声,蓉蓉从一语不发到开始回答晓莹的问题,慢慢地开始敞开自己的心扉。晓莹带着她走进教室,带着她拼汽车模型,带着她吃饭,陪她玩耍......有一天,蓉蓉没有如期来到学校,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晓莹心头一片焦急。冒着大雨,晓莹来到了蓉蓉家,看到蓉蓉坐在凳子上,晓莹舒了一口气。可接下来的画面却让她红了眼眶。蓉蓉看到晓莹的到来,开心地从凳子上蹦下来,把手中攥紧的两颗幸运星递给了晓莹。歪歪扭扭的幸运星并不是十分好看,可是晓莹知道,这是她教了蓉蓉一整天才学会的,而蓉蓉要折出一个幸运星要用很久的时间,桌上还有一些被撕烂的纸张。“姐姐,这个给你”。看着蓉蓉的笑脸,一股暖流涌上了晓莹的心头。晓莹的陪伴让蓉蓉打开了心扉,也让她“认定”了这个姐姐。这一刻,爱和信赖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这十五天的时间中,大家一直用《成长记录本》记录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长记录本》分为成长收获、老师评价和备注,孩子们每天把他们的想法、收获、感悟和难忘的事记录其中,并由负责的志愿者老师对他们当天的表现进行评价。回过头看这十五天里孩子们的记录,有写“今天认识了很多很好的哥哥姐姐”;也有写“今天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很开心”;也有写“今天老师教我做了很多不会的暑假作业,我很高兴”;也有写“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有黄老师一直陪着我。”;还有最后一天,所有孩子都写下的“哥哥姐姐们说要走了,舍不得他们”。也许每一天,孩子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可翻开记录本,大家却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离开大山,我们不说再见

还是同样一片蓝天,还是同样一群人,站在同一个校门口,却是在分离的时刻。身后的目光却从好奇变成不舍,隐隐泪光里看不清脚下的路,却看清了所有人心中的不舍。孩子们抓着老师的手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来?”“你们还会回来吗?”“老师,你们路上要小心啊”。短短十五天,拉近了一群人的距离,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更是一生践行的情怀。

想起离开前一晚的文艺汇演,志愿者们表演了向孩子们学习的九子鞭舞蹈,孩子们高兴地在旁边跟着一起跳。欢快的音乐里,所有人脸上都是愉快的笑容。孩子们自发为我们表演了大合唱《虫儿飞》,这是他们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第一首歌。清脆的童声回荡在太平山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在我们志愿者的心里。

尽管时间和空间上有所限制,但是志愿者们一直在努力地用自己的真心靠近孩子们,去了解,去给与,去帮助,去陪伴,也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离开太平山,但我们不说再见,关爱留守儿童,我们一直在行动。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