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法律一个都不能少 湖南邵东帮扶留守儿童新办法起新作用
作者:魏志刚 赵延文 陈 丽       发布时间:2016-07-20 09:39:01

640.jpg

邵东县光明小学朱雄军老师在授课

今年6月8日,湖南省邵东县黑田铺镇光明小学,留守儿童黄钟棋、黄雄棋两兄妹没有坐在课堂上,而是倒在了家里,两兄妹和爷爷奶奶,祖孙4人因蒸煮粽子不幸煤气中毒。发现两学生未按时到校、打电话无人接听,朱雄军老师则一路急跑赶到学生家里,这一“跑”,救了农村一家四口的生命。

而在去年同时,在牛马司镇明亮村,同样是因为蒸煮粽子煤气中毒,导致学生没有按时到校。村片区学校的一老师却选择了在学校静等,这一“等”,却让一名留守儿童中毒身亡。

邵东缘何发生这样的变化?邵东如何运用法制的手段和关爱的力量帮扶留守儿童?

640.jpg

农民日报记者在邵东县光明小学采访

以关爱融化人:构建“三位一体”网络传递爱

邵东县有留守学生6万余人,约占全县学生总人数的37%。人员结构复杂、所处地域复杂、衍生问题复杂。

“从学校到事发留守儿童的家里只有300米路程,老师可以跑也来得及跑去救人。但如果距离3公里甚至30公里之外,我们该怎么办?”在看望光明小学救人的两位教师的时候,邵东县委书记、县长沈志定把这个问题抛给教育局等部门和乡镇负责人。

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就是强化“三位一体”的制度建设。沈志定认为:“对留守儿童的帮教,家长、学校、社会一个角色都不能缺,家长不能缺席、学校不能‘缺课’、社会不能缺位。”

目前,邵东县发动“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工人、老科技工作者)成立了100多个校外辅导小组来进行帮扶。但全县共有合并的行政村500多个,单靠“五老”的作用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远远不够。

邵东县委、县政府动员千名干部下乡村,发起了一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战、突击战、歼灭战,趁机对“双面人”村干部进行调查摸底。针对摸底的情况,结合邵东的实情,强化村干部“轮流坐班制”,让留学儿童一旦出了问题,能找得到人;对这些村干部实行“职业在县内、居住在村内”制度,坚持村干部居住在村内,目的就是让村干部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留守儿童、村民能办得了事。

邵东县火厂坪镇党委书记彭丁峰原来在牛马司镇工作过,亲身经历了“明亮村留守儿童中毒死亡事件”处置过程的他更有感触。他认为,要借留学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之际,不仅镇村要建立留学儿童信息台帐,而且建议全县由民政局或教育局牵头建立一个统一的留守儿童信息平台,平时能够“共用、共享”,危时可以用来“共救”。

以产业吸引人:在家门口就业守护爱

第一招是要促进传统加工业和小商品市场的提质升级,吸引哪些可出去或可不出去的农民工回到家乡,做到离农不离乡;第二招是发展现代农业,吸引部分经商或务工的农民回到家乡,做到不离乡不离土、赚钱顾家两不误。

光明小学所处的观音阁村留守儿童人员结构复杂,一方面,本村100来户青壮年到国内外经商务工;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传统皮具加工业,不少爷爷奶奶带着孙辈来此打工,这两项留学儿童加起来有400来人。

一个村涌进400多个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怎么办?“只有转型升级,使皮具产业告别杂牌实现品牌,才会吸引本村和外地的青壮年回乡工作,带儿养老,安家乐业。”村支书姜传龙说。

与观音阁村身处城郊不同,火厂坪镇木林村地处偏远,曾经是一座被大山包围的村庄。为了养家糊口,许多父母亲不得不远走他乡经商打工,木林村几乎成了“空心村”,全村80%的学生曾是留守儿童。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寿根的引领下,兴建11个家庭农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把全村打造成一个“全域原始生态大农庄”。

1组村民张平华是其中自愿回乡的创业者之一。他看中村里20多口地下泉水井资源,流转50亩水域,引用地下泉水养虾,每斤“井泉虾”的市场价都高出3-5元钱,因此,他一年光养虾收入就达10余万元。

“由于外出打工,20岁的大女儿我们带在身边的时间只有四五年,如今回乡创业了,再也不想错过陪伴6岁儿子的快乐童年。”张平华的话道出了木林村许多留守儿童父母亲的心声。在如今的木林村,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有了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因爱而幸福。

以法制帮教人:让留守儿童学会敬畏法律

“要分类帮教,每一类学生、每一个留守儿童都值得关注和关爱。”邵东县委书记、县长沈志定如此把脉定调。他认为,对于现在的未成年人来说,学业教育固然重要,但法制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行为教育更加重要。一项以帮教青少年活动为目的“两进一帮”(法制文化进校园、心理教育进课堂、关爱帮教润心灵)在邵东农村工作重点铺开。

“把法制教育纳入农村学校的课程表,与思想品德教育同等对待。”邵东县司法局副局长申文杰说,该县以抓铁有痕的手段重抓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让留守儿童学会敬畏法律。

在学校的讲台上,不只是375名村(市)民法制学校的法律专家前来登台讲课,而且“失足少年”同样站在讲台上现身说法。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虽然能逃脱法律刑事制裁,但不能免除其民事责任,即使这个民事责任是由监护人完成,同样也给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对于其个人而言,一次未予受到刑事处罚的违法犯罪,其后果有可能伴随其终生。”一名参与宣讲的律师解释说。

该县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帮教对象的年龄、闲散原因、违法犯罪原因、家庭背景、个人性格等全面分析,对帮教对象进行排队分类,对症下药。通过精准宣讲、法制帮教、该县受益青少年达15万余人。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