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菜给你买来了!”7月1日早上7时许,苏仙区苏仙岭街道白鹿洞社区桥口铅锌矿家属区的黄冬爱老人刚起床,就听到了住在对门的邻居黄珍凤那爽朗的声音。
黄冬爱今年74岁,是桥口铅锌矿退休职工。由于髋关节坏死,2010年5月,黄冬爱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她只能扶着支架在屋内缓慢移动,无法下楼出门。她的三个儿女都在外地打工,生活起居无人照顾。她弟弟提出把她接到良田老家去照顾。
要去弟弟家的那天早上,黄冬爱想着自己以后都要靠人照顾,儿女又不在身边,还得去麻烦亲戚,就忍不住边装衣服边流泪。这时,对门邻居黄珍凤来送别。黄珍凤是桥口铅锌矿的家属,老家也是良田的,由于两人都姓黄,所以她一直称黄冬爱为“老家”。原来在矿区住时,她们两家住楼上楼下,1996年搬到市区后,又住到对门。两人都真诚、朴实,性格相投,两家人互帮互助,有什么好吃的也互相送点,关系非常融洽。
了解情况后,黄珍凤说:“你弟弟平时事也多,他那里条件也没你自己家里好,没有抽水马桶,你又蹲不下,到那里去肯定没在你自己家里方便。不要哭,不要哭,你要是不想去就不去算了,以后有什么困难我来帮你!”在黄珍凤地劝说下,黄冬爱决定留在家里。
此后,6年如一日,黄珍凤始终坚持自家买菜时也给黄冬爱买一份。黄冬爱一个人吃,需要的量少。为了让老邻居能吃到各种新鲜菜,黄珍凤每天给她搭配着买、换着花样买,在下午或晚上经常会问问她第二天想吃什么菜。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黄珍凤不嫌麻烦,给黄冬爱荤素搭配后,还得考虑为她买几根葱、蒜,几个辣椒,不时还要带点酸菜、老姜、辣椒粉……
黄冬爱喜欢晒些干豆角、干萝卜菜,在孙子、外孙回来时炒鸭肉、炒辣椒给他们吃。为了买到鲜嫩又便宜的菜,黄珍凤就会选在大晴天,早上6点多钟就赶到罗家井去买,每次背回10多公斤的豆角或是萝卜菜叶子,在院内空坪里晒好,下午再收回,等晒干后交给黄冬爱去腌现成的。鱼腥草清凉解火,黄冬爱喜欢用来煮开水喝。黄珍凤就到罗家井去找,连续三次共买回10公斤,帮她在阳台上晒好,下午又帮她收回。
每到过年前,黄珍凤不仅要准备自家年货,还要帮黄冬爱把儿女回家过年的菜都准备好。“不同品种,不同口味的菜、配料都帮我买回来,猪肉帮我走油炸好,鸡、鸭帮我宰好。15公斤一袋的米,也帮我背回来。她自己也65岁了,又要照顾老伴,又要带孙子,每天忙忙碌碌的,真是辛苦她了。”黄冬爱告诉记者,“总记挂着我,看到超市打特价的东西,她买时也帮我买一份。社区搞活动,发一袋纸巾,她也要帮我带一袋回来。”
每天下午,黄珍凤总是会记着帮黄冬爱把垃圾扔了,每年帮她搞一次大卫生,窗户、防盗网都抹得干干净净,冷热换季时,帮她家里收拾好,晒棉被、铺席子,收炉子、拆电扇,就跟忙自己家的事一样。一遇到停水,黄珍凤还得帮这个老邻居去挑水,如果外面也没水挑了,她就将自己家仅有的那一桶水也舀两勺来给老邻居用。
黄冬爱告诉记者:“原来她经常在外面敲门,而我走得慢,让她等好久。现在,我专门给她配了一把钥匙,让她随时可以开门进来。即使当天不要买菜,她起来后,也会开门问一声‘起来没?’总担心我哪里不舒服。每次我病了,都是她帮我拿药、磨药、抖药、熬药,煮好稀饭守到我吃完。病重一点时,就带我下去守着我打针,要她儿子背我下去。”
黄珍凤不仅帮黄冬爱做事,还是她的心理支柱。黄冬爱想着自己行动不便,加上儿女都不在身边,时不时伤心流泪。黄珍凤经常过来陪她聊聊天,劝慰她。但黄珍凤也有一家老小,大多数时间都要忙家务,她就叫黄冬爱多到自己家去坐坐。特别是冬天,黄冬爱一个人舍不得开火烤,家里冷冷清清的。黄珍凤就叫“老家”到自己家去烤火:“我那空到也是空到,多一个人有什么关系啦。”每到吃饭时间,她又留到黄冬爱到她家一起吃。
黄冬爱的大儿子史习武最近这段时间刚好从非洲打工回来。他感慨道:“真是那句‘远亲不如近邻’。我也有亲姨,但亲姨离得远,想照顾我妈也照顾不来。黄姨不是一天两天,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照顾我妈妈,她就和自己家人一样的,处处为我妈妈想到了。我们一辈子感谢她!”
对于黄冬爱母子的感谢,爽朗的黄珍凤却不好意思起来:“原来她对我们也好,她崽女对我们都好。又是老乡、老家,应该的,住在对门,谁都会这样做,顺带帮帮忙,小事一桩,没关系、没关系。”
黄珍凤(左)在陪黄冬爱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