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阳三中,有一个老师被学生亲切称为“妈妈老师”,她就是廖艳娟。
“您们好!刚上完课,您们久等了。”前不久,笔者前往三中采访廖艳娟。见到我们到来,廖艳娟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
“听说你有个‘妈妈老师’的绰号?”笔者单刀直入。
廖艳娟噗呲一声笑了起来,略带羞涩地说,这是多年前一个音乐特长班的男生给她取得绰号。
廖艳娟告诉我们,这个男生家里条件很优越,由于从小被过度娇惯,生活上、性格上缺点不少,最喜欢捉弄同学,动不动与人发生口角。当时,并非班主任的廖艳娟了解情况后,不厌其烦地和这名男生谈心,谈做人,谈处事。在潜移默化中,这名男生渐渐改变,成绩一天天好起来。后来,这名男生不时时常称廖艳娟为“妈妈老师”。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三中有个“妈妈老师”。
其实,“妈妈老师”廖艳娟也已为人母,10岁的女儿乖巧可爱。然而,谈及女儿,“妈妈老师”心里却满是愧疚。
作为学校的政治老师,廖艳娟要上6个班的课,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备课。”女儿长到10岁,廖艳娟基本没有辅导过一次功课,都是丈夫忙里忙外照顾着。
丈夫很支持廖艳娟的工作,也让她更能专心投入到教学当中。
2005年下学期,怀着身孕的廖艳娟承担高二理科科技班的政治教学任务,即使是冰冻天气也从未耽误过一节课,直到预产期前三天请休产假。
2006年8月,桂阳县初中教育创新改革,桂阳三中、桂阳鹿峰中学与桂阳士杰学校联合办学,当时没有哪个老师愿意去联办学校教学。休完产假回校,廖艳娟老师被分配至联办学校,她没有怨言。当年,她执教班级学生《思想政治》统考平均成绩位列全县第一。
“妈妈老师”廖艳娟,对学生的爱、对同事的感恩、对家庭的愧疚、对事业的追求,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