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在新田县“护士节”表彰大会上,乡村医生郑福翠再次荣获“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郑福翠今年60岁,是新田县新隆镇游塘村乡村医生,40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获得了众乡亲的肯定和县卫生部门的一次次奖励。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样的生活更充实,更幸福,更有成就感。”
为村民看病
1976年9月,郑福翠被推荐到新田卫校学习,毕业后回家乡新隆镇龙会塘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她看病,她并没有气馁,坚持边治病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对一知半解的问题,她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医生虚心请教。
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真诚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郑福翠逐渐赢得了村民的好口碑。“当时一天治病最多的时候达80人次,晚上还要回访病人,一天的回报是10个工分,值3毛钱”,“解除不少病人的痛苦,苦中更多的是快乐”。
1981年,郑福翠婚后转到新隆镇游塘村,继续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当年,游塘村100余户人家,没有乡医,对那些年老体弱或稍微病重的人,郑福翠就要出诊,需要走几公里山路,无论是下雨下雪,白天深夜,摔个跟头、擦破点皮是家常便饭。
2006年12月的一天深夜,村民谢奉贤突然泻肚子。郑福翠连夜出诊,为解除病人危险,坚守到天亮,直到病人化险为夷才离开,而她自己因此生病,感冒了10多天。
2008年,高山乡蛇口村村民何龙生半夜患病。接到电话后,郑福翠毫不犹豫地背着急救箱出诊。那天夜里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而且还要过河,非常危险。平时过河有专门的艄公,她为了病人的安危,半夜一个人硬是拉着小船绳索过河。“我的老命是郑福翠医生捡回来的。”说起那件事,何龙生现在还感激不已。
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
有村民对郑福翠行医进行了不完全统计,40年来日常诊治病人达5万人次,每年出诊1000余次。除了日常出诊,她还坚持每月在自家墙壁上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还对900余人的《村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此外,还经常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检查。因此,她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她心里一清二楚。
行医过程中,郑福翠从不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她的扎实工作和默默奉献,赢得了病人的信任和依赖,也连续10余年获得了县、镇卫生系统表彰。“尽管乡村医生待遇还是那样,如果村民还需要我,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一定会继续干下去。”郑福翠如是说。几句朴实的话,诠释了一位乡村医生可贵可赞的敬业精神和的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