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精神远名扬 ——记邵东县申余香的家庭
      发布时间:2016-04-13 11:11:12

    “申余香”,一说这名字,在她先前生活的火厂镇及现在生活的小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是无人不竖起大拇指来给她个赞。她的家庭也是人人传颂的话题。

    一、古道热肠,红烛精神献相邻

    她出生于1954年10月22日,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73年开始当村干部,团支部书记,村妇代会主任,会计,直到1992年,长达19年。在村干部工作岗位上,她济公不顾私,一心为相邻做事。她常常说的一句话:“宁愿亏了自己也不能亏待别人。”记得她常常为了保证孤寡老人等群众顺利过冬,不辞辛劳的一遍遍冒着严寒走十几里山路到乡镇府申请物资;为了隔壁瘫痪的五保户老人能够过得舒心愉快,她经常不怕脏、不怕累,给她洗澡换衣、晒太阳;为了村里大龄男青年尽早脱光,半夜三更冒着倾盆大雨奔走在双方家之间做协调工作……即使现在,她住在人情淡漠的县城现代小区内,也没用改变她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还是一如既往的无私帮助左邻右舍。她心灵手巧,会编织各种各样的毛衣,拖鞋、棉鞋等手工生活用品。虽然已经六十又几,但只要是亲朋好友及认识的人开口讨要,她从不拒绝。总是戴着老花镜,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又贴料又费神的给大家做好。在她居住的小区,只要她出门几天,大家都会念叨:“申姨不在,连个聊天晒太阳的地方都没有”。因为只要她在家,总是把楼下杂物间的门开着,搬出桌椅板凳供大家在小区楼下娱乐聊天;因为只要她在,总是把本栋的安全通道及电梯打扫的干干净净,让大家有个舒适的家园;因为只要她在,总是隔三差五的去探访几位独住的老人,让他们避免头痛脑热无人问津的孤独寂寞……她总是那么闲不下来,热衷于小区内的家长里短。所以她成为了小区业主委员会理事成员之一,为小区业主们义务服务,无私奉献自己的余光余热。

    二、相亲相爱,红烛精神献亲人

    俗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她自从嫁给本村的赵明星,至今已快四十个年头。早些年看丈夫整天东跑西跑的为破案奔波,一心扑在局里工作上,无暇照顾家庭。她为了使丈夫无后顾之忧,就一直是家里家外一肩挑。学会了所有男人干的田间农活,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结婚四年后,她自己生育了俩个幼小的孩子,恰恰家婆又去世,留下两个妹妹待嫁闺中。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她又挑起了这付母亲的责任,照顾她们长大成人,嫁人为妻为母。直到现在,逢年过节都会招呼四个小姑子的小家庭齐聚家中,任劳任怨的为他们烧煮家宴,让他们感受父母亲人的爱。她把自己的爱给了丈夫的家人,丈夫也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妻子。丈夫为了能够多帮助她减轻家庭重担,放弃了县城优越的工作,选择了离家近的偏僻乡镇;丈夫为了能够多一点时间陪伴妻子,放弃了升职的机会,选择默默的当一名普通的干警。他们夫妻俩一直都是夫唱妇随,相敬如宾。为小家,为大家,都默默地奉献自己。

    三、耳濡目染,红烛精神代代传。

    在家里,作为父母,他们夫妻总是教育两个女儿要能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两个女儿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早已长大成人,嫁为人妇。因自小耳濡目染了父母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精神。个个知书达理,温柔娴淑。大女儿学业结束后,没有像一般的80后回家靠父母、吃父母,而是独自一人在外地打拼。凭借这种家风,她工作出色,同事关系融洽。不多几年就打出了自己的前程,拼出了自己的小家。小女儿也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多干实干,有了自己的小小成绩,在县政府工作。就论选女婿,这个家都与众不同。不看长相、不看经济条件,只要人品好。现在,他们又教育第三代远离娇宠,远离蜜罐,作一个有爱心、独立自主,好学上进的好少年。

    正是这种好家风,才使这个家庭家喻户晓,让人不由竖起大拇指!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