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记邵阳市“三八”红旗集体城步丹口镇下团村女子吊龙队
作者:城步妇联      发布时间:2016-03-25 09:37:34

    “谁说女子不如男,舞吊龙巾帼不让须眉呀!”长短不一的撑杆撑吊起彩龙的不同部位,在运动中塑造巨龙不同的姿态和动势,或如大鹏展翅,或似蛟龙出海,尤其是“巨龙出山”,“腾飞奋进”,“双龙抢宝”和“盘缠养息”等几个高难度的动作,快如疾风骤雨、惊雷闪电、动如行云流水、阳雀过山、静如丹鹤独立、仙佛养神,城步县丹口镇下团女子吊龙队的精彩表演让旅游观光的朋友赞叹不已。

    下团吊龙有两条,男女各舞一条,扎制艺术高超,表演艺术独特,出灯时要配好大小乐器,每条大龙有2人抬大鼓一只,2人抬大锣一只,一支两人抬的大唢呐,四支小唢呐。棒锣、小鼓、班锣、碗锣各一只,八个牌灯、八对伴灯、二个小龙头,舞龙宝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身12—14人,舞龙尾一人,加上组织者、引导者、礼仪师及燃放鞭炮、挑蜡烛、点灯的人数共计在80人左右。二条龙则需160人。舞龙队伍宏大、声音宏亮,夜晚在山寨蜿蜒盘行,十分壮观,美不胜收。如:“巨龙出山”,“腾飞奋进”,“双龙抢宝”和“盘缠养息”等几个高难度的环节动作,快如疾风骤雨、惊雷闪电、动如行云流水、阳雀过山、静如丹鹤独立、仙佛养神,令人叹为观止。

    1996年丹口镇下团村吊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丁志凡和徒弟兰立校(现为吊龙省级非遗传承人)组建了 “下团苗乡飞龙队”,并自筹资金扎制了男女两条吊龙,下团女子吊龙队由此诞生。

    自古以来,妇女地位低下,特别是城步苗族地区,妇女只能在灶台锅边转,烧火做饭打油茶,相夫教子,一般情况不准外出,吃饭时不能与客人同桌,有客人在家,妇女是不准上桌吃饭的,把妇女看成低人一等。

    龙是神圣的,它能呼风唤雨,在农耕文化时代,人们只能靠天吃饭,如果谁惹怒了龙王,给你这个地方下一场暴风雨,大街成河,农田被淹,造成水灾。如果给你这个地方连续干旱几个月,颗粒无收,会饿死许多人的。所以人们畏惧龙王敬奉龙王。人们还认为妇女有秽气,如果她碰了龙,会辱坏龙王的。妇女只有看龙灯,钻龙灯(从龙身下面钻过)和在家煮肉煨酒招待龙灯客的份。

    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等政策的落实,破除了“妇女有晦气”的迷信,妇女们走出繁琐的家务劳动,走上社会的公共场合,跳起了广场舞,做起了健身操。下团舞龙人,通过多次赴外地表演,感到一条龙显得单调,气势上不来,如果有两条龙同时上场相互交叉,相互穿插,交相辉映,既符合自然生态,又增添女性特色。

    下团村是一个较小的村,全村只有700多人口,而且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在家留守的妇女比较多,她们做完农活,空闲时间就打麻将、拉家常。干脆把妇女组织起来,建立一支女子舞龙队,通过一段艰苦的训练与男子队的多次磨合,终于能与男子同时上场,一齐上场表演,人多势众,显得磅礴、大气、热烈激情,增强了美色。大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下团女子吊龙队也因此声名远扬。

    下团女子吊龙队于2002年10月代表邵阳市参加了湖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获得表演特等奖;2003年2月代表邵阳市参加湖南省首届龙狮舞精英赛,获扎制一等奖和表演二等奖;2006年参加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十大庆,荣获最佳表演奖,10月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组编录入苗族文艺剧目“天下城步”,在中央电视台十一频道连续播放一周;2007年5月获“珠江啤酒杯”邵阳市首届龙狮文化艺术节(舞龙)一等奖;2008年参加广西桂林永福县“全国福寿节”广场文艺表演;2009年参加邵阳市首届艺术节获得“优秀奖”;2010年春节,参加县“巨龙杯”新春龙灯会获一等奖,5月参加“中国汨罗国际龙舟节”表演,9月代表湖南参加上海世博会湖南馆非遗项目展演,11月参加湖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郴州演出,获得“金奖”;2011年参加全国“第十届山花奖·舞龙大赛”获舞龙大赛“金奖”,同年9月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演出,获得金奖;2014年7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工作人员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观看了丹口镇下团村吊龙精彩表演,对吊龙长度进行测量,最后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颁发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中国之最”认证牌,标志着城步吊龙成功入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被确认为中国最长的吊龙。

3537864_13985812945206_看图王_看图王.jpg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