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碧莲,1941年7月出生,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人。1992年元月被金石镇人民政府评为“守法居民”。在金石镇春风社区,七旬老人杨碧莲身患癌症却照顾瘫痪丈夫17年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今年8月下旬被推荐为新宁县“好居民”候选人。
乐观勇敢 无畏苦难
1979年10月,杨碧莲的丈夫唐吉龙转业到新宁县氮肥厂当厂医,随军的她也分配到厂里当了一名车间工人。军人出身的老唐为人豁达正直,工作认真负责,工友们的小病小痛他不分上班下班,都是随叫随到;杨碧莲除了上班,家里大小事情处理得井然有序,对上孝敬公婆,对下精心教育三个儿女,是厂里人人夸奖的好妻子。就是这么一对好夫妻,谁也不会想到病魔会缠上他们。1996年秋,杨碧莲因为身体不舒服,到医院做检查时被发现患了中期直肠癌。犹如晴天霹雳,这一消息一度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小家庭无力承担,柔弱的杨碧莲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一想到丈夫、想到还未成家(1个正在读书)的三个孩子,她有太多的不舍,为了孩子、为了丈夫、为了这个家她决定不论如何都要活着,只有大家在一起,家才是完整的家,一家人才幸福。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杨碧莲手术后一直采取保守治疗,坚持每天早晚锻炼身体1小时以上,按时吃药控制病情。面对病魔,她静如止水,经常面带微笑,不认识她的人,得知她患有癌症,总会惊讶的说:一点都看不出,你是个得了癌症的人!她也总是笑笑说,癌症也是可以战胜的。一要心态好,二要多锻炼,三要常检查。
不离不弃 共抗病魔
同年(1996年)冬天,杨碧莲发现丈夫唐吉龙有点反常,每天早上刚洗完脸过了一会儿又去洗,给工人看病发药时多次拿错药,杨碧莲有点担心。一年后,丈夫唐吉龙突然晕倒在家中,送到医院才发现是脑溢血,医生说病情比较严重,就算治好了也有可能变成植物人。杨碧莲心急如焚,忍不住流下眼泪,想想自己得了癌症,子女们都没有长大,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呀。可是想到丈夫唐吉龙还躺在病床上,她又强打起精神,为了让丈夫快点好起来,她每天守在床边帮他按摩翻身。功夫不负苦心人,半个月后丈夫病情稍有好转,但从此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饮食起居全靠她服侍。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就这样挺过了十年。2009年,老唐因为第二次脑溢血引起了中风,此后完全瘫痪,变成了只能睁眼不能说话的植物人。老唐出院后,杨碧莲无微不至的悉心照顾着,接屡拉尿,关怀备至,从无怨言;为防止老唐肌肉萎缩坏死,她每天至少给他按摩三次,还将他的手拉起又放下,前前后后历时半个多小时,经常累得汗流满面。考虑到丈夫吃硬东西会噎着,她便给丈夫“开小灶”,每天去菜市场选一些新鲜的蔬菜、肉类、骨头熬粥给丈夫喝。她邻居们总是夸:你看老杨家那口子,虽然每天下不了床,但是有了妻子开的“小灶”,比我们健康人看起来还白白嫩嫩的。
先后成家立业的孩子们,看着母亲每天都睡在父亲床边的小沙发上,看着母亲每天一个人忙着买菜煮粥,看着母亲每天在床边寸步不离的照顾着父亲,怕本来就有病的母亲吃不消,便想请个保姆照顾父亲,以减轻母亲的负担。可是保姆来了没两天就被杨碧莲劝走了,她不放心,总担心保姆不了解丈夫的生活习惯,怕保姆喂不进饭,怕保姆忘记喂药……又搬回了房里的小沙发。日夜陪伴相守,一住就是17年,现在杨碧莲总是笑着说睡惯了沙发都睡不惯床了!
悉心照料 无怨无悔
面对家庭的变故和困境,杨碧莲从不怨天尤人。2011年冬天,因为天气比较冷,老伴唐吉龙老是不配合不愿意翻身,全家人想了很多办法都没奏效,过了几天杨碧莲发现丈夫嘴里老是嘟哝着,不知道要说什么,便叫来了儿子、女儿大家用了蛮力给老伴翻了身,结果发现老伴身上涨了个大脓包,马上把他送到医院,在医院住了一个半月也没见病情好转。杨碧莲心急如焚,她看着老伴痛苦的样子,便自己做主将老伴接回家中,自己照顾治疗。由于病情复杂,老伴会经常发烧,在医院打针退烧也不见效,杨碧莲就从冰箱里拿出冰块来给老伴敷额头,然后给老伴喝一大杯水,每1小时给老伴量一次体温,老伴的发烧终于慢慢退了。为了让老伴身上那个大脓包快点好,杨碧莲用针挑破,每天跪在床上给老伴上药。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年半,老伴身上的大脓包终于好了,杨碧莲的脸上又露出了暖人的笑容。
我们走进她简朴而拾掇得井井有条的家,看望并采访了这位历尽苦难而坚强不屈、令人敬佩的老人。我们问她累不累,这位乐观的老人淡淡一笑,平静地说:“只要丈夫的生命能多延续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苦点累点,也算不了什么!”杨碧莲平静的语气里透着坚定。
杨碧莲为老伴做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