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晃县凉伞镇高牌村,提起杨仙英,乡亲们总赞不绝口。在十几年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杨仙英始终无怨无悔地照看年老多病公公、婆婆和残疾哥哥,用一颗善良的心温暖和感动着一家人,一颗坚韧强大的心支撑着一家人,成为方圆十里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她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侍候体弱多病的婆婆、常年卧床的公公、双目失明的哥哥……用孝心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当地争相谈论的一段佳话。
贴心照顾体弱多病的婆婆
一次,婆婆突发感冒,连续数天吃药不见好转。杨仙英就四处打听,带着老人到诊所挂针,找有名的老中医开药。老人感动得掉着眼泪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都是土埋半截的人了,咱别费事了,回家吧不治了!”不管老人怎么说,杨仙英执意要把婆婆的病治好。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一个星期后,老人痊愈了。每当提起此事,老人总是连连称赞:“我家的儿媳,真没说的,就像俺的亲闺女一样!”婆婆患有系统性硬皮病,每到干燥时节老人的手脚都皮肤硬化, 关节疼痛,病情严重时手上还渗血出来,自从患病的那一天起,杨仙英每天帮婆婆泡脚按摩肿胀的手脚,每天给婆婆上草药。俗话说:婆媳难处,婆媳关系是一本难念的经。但杨仙英总是和和气气地为婆婆做这做那,犹如亲生女儿一般。每当婆婆夸奖她时,杨仙英就说:“这样待您是我应该做的,谁会没有老的时候呢?”
细心伺候卧病在床的公公
可无情的灾难再次降临这个家,五年前,公公患上了系统性支气管炎,长期卧病在床,生活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饮食起居都得靠家人照料。伺候公公的重担在此落在了她的头上。每隔一段时间,杨仙英都要为常年卧床的公公擦洗身子。每天,她都要帮助老人及时吃上热乎的饭菜后才会安心得去干自己的事。多年来,她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无怨无悔。为了让老人开心,每逢阳光灿烂的早晨,杨仙英将公公抱到门口晒太阳……公公在她的细心照料下,精神饱满,身心愉悦。在她心中,丈夫的父亲就是她的父亲,照顾好公公就是她的责任。她常说:“养儿就是为防老,我把老人伺候好,要给娃娃们做个榜样,相信到我老了也能好好享受孩子们的孝顺伺候的”。公公龙谊汉的卧室干净整洁,被褥都是新的,四季必备衣物药品齐全。
开导双目失明的哥哥
不仅如此,杨仙英家还有一个先天性双目失明的哥哥龙向杰。由于看不见,哥哥也极少出门,常年卧床在家,不愿与人打交道。杨仙英仔细照顾着这位双目失明的哥哥,为了调整好哥哥的心情,就坐在哥哥的床头,推心置腹地聊天,使哥哥的气色明显好转。杨仙英戏谑地说:“哥,你不是不想活了吗?我这里有瓶敌敌畏你喝不喝?”哥哥说:“我也活够了,你让我喝我就喝!”杨仙英将一瓶东西递过去,哥哥接过来犹豫了一下,张口就喝,才喝一口就嘿嘿笑了:“是纯牛奶,哄我哩!”哥哥常年看不见,有时脾气有些古怪,时常无故发火,杨仙英都能理解并从不恼火,十几年来从没和哥哥红过脸。
关心体贴突然生病的丈夫
父亲常年卧床,家里负担沉重,龙向斌愁眉不展,但为了赚钱,他要抓紧每分每秒。2014年三月,龙向斌感觉胸口闷闷的,一直不舒服,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得了心脏病,不能操劳。家里的重担再次压在爱人杨仙英的肩上。龙向斌整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杨仙英怕丈夫病情加重,便说:“向斌你不要担心,家里有我,我一个人也能撑着这个家。” 龙向斌无语凝咽,紧紧将头埋在双手里,他感觉欠妻子的太多太多……
强韧支撑起清苦而温暖的家庭
在照顾老人上,杨仙英考虑到公公、婆婆岁数越来越大,牙齿逐渐老化,她精心挑选他们爱吃的饭菜做,浆面条、菜饺子、煮稀饭……变着花样让老人吃好喝好。夏天,她给公公、婆婆买来新衣裤,冬天,她提前为他们准备好保暖棉衣。哪位老人有个头疼脑热,她整夜地服侍,不眠不休。“做一名好媳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要你真心实意地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那么他们也一定会把你当成亲生闺女一样看待。”杨仙英说。现在,大女儿已工作,儿子在四川省攀枝花学校读书,孩子的学费也是这个家一年不小的支出。每天清晨,杨仙英帮老人穿衣、洗脸后,都要煮两个荷包蛋喂他们吃,看着老人吃好后,自己匆匆吃几口饭,拿上一点干粮,就得赶快上地干活,家里那5亩地虽然收成有限,但也能缓解一家人生活,家中还养有十几头牛,她每天忙上忙下,在她的勤劳经营下,家中生活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杨仙英孝敬老人的举动在潜移默化中也深深地感染着下一代,她的孩子们也纷纷效仿,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农家小院,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生活得依然开心快乐。也许是受这个好妈妈言传身教的影响,两个孩子格外礼貌,学习成绩也不错。在孩子的眼中,她是一个孝顺爷爷的好妈妈,一个闲不住的辛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