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肖宇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墙奖状。各种名目的奖状证书里有的已经褪色黯淡,有的鲜艳簇新,记录的是肖宇从学前班到高中的点滴成长。肖宇是桂阳三中名副其实的“学霸”,从小就参加各种比赛拿奖无数,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今年高考中以文科567分、高出一本录取线32分的高分被长沙理工大学录取。
身残志坚,微笑面对一切不幸
与其他同龄学子不一样的是,这位高材生是一名四级肢体残疾人。1996年12月,肖宇出生在桂阳县龙潭街道,她自出生起就患有臂丛神经损伤,右上肢肌肉萎缩。这样的不幸对肖宇双双下岗的父母来说是雪上加霜,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肖宇治病,变得更加贫寒。“肖宇刚出生那几年我们四处求医,最后在上海一家神经手外科接受治疗,当时治疗费用很高,效果却不明显,我们没办法,只能放弃了。”肖宇的妈妈告诉我们,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肖宇前后共进行了四次大型手术,她的右手臂却还是畸形无力。如今,手臂上长达10厘米的手术伤疤依然触目惊心,肖宇说,像这样的疤痕,她的身上共有6处。
多次治疗无果后,肖宇的父母决心坦然面对生活,接受现实。对于残疾的女儿,他们没有嫌弃也没有放弃,而是更加用心地照料起来。肖宇的妈妈说,孩子从出生起就不停地吃药、看医生,遭了很多罪,但肖宇从来没有因为打针或者麻醉失效后的疼痛而哭闹过,总是咬紧牙关默默承受。小肖宇很早就懂事了,她明白自己的哭闹不仅于事无补,只会让父母更加难受,所以,她总是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要勇敢,要微笑着面对生活里的一切不幸。
勤奋好学,成长点滴令人动容
因为长时间的治疗,肖宇没有上过幼儿园。两岁的时候,她开始学习用左手写字,一本字帖她反反复复练习数十遍,直到纸张损坏不能再写。肖宇还十分喜欢读英雄故事,张海迪、董存瑞、雷锋等都是她崇拜的偶像。每天写日记、练字、读书学习,成了她童年生活的几乎全部内容。
“从小到大,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右手残疾而自卑过,因为我觉得我只是右手行动不太方便,跟普通人并无不同。”勤奋好学的肖宇也得到了回报,她获得的荣誉有85项之多,其中包括书法、征文、奥数等比赛的获奖证书。高中三年来,肖宇每年都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两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一次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今年七月,肖宇还荣获了“全省残疾青少年励志奖”。最让她珍惜的是一本厚重的记录册,里面保存着肖宇出生的照片、童年的涂鸦、每一次考试的试卷……肖宇的父母不仅为她获得的荣誉而骄傲,同时也珍视她成长的点点滴滴,正是这份用心让肖宇变得乐观和自信。
心怀感恩,激励自己一路前行
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肖宇的性格似乎更加文静和内向,但谈到文学作品,她却总是双眼晶亮、滔滔不绝。阅读,是肖宇最大的爱好。“我喜欢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面写‘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也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肖宇说,“史铁生壮年时双腿残废,但仍然创作出不少佳作,而我仅仅是右手残疾,又有什么好自怨自艾的呢?”在阅读中品味人生百态,让肖宇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平常心,这种宠辱不惊、心态平和的性格让她在学习上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好成绩。
荣耀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肖宇在学习上总是心无旁骛、勤奋刻苦。今年三月底的一个夜晚,肖宇从学校下了晚自习回到家已经10点多,她还要坚持复习功课,因为太累竟趴在书上睡着了,直至右腿膝盖被炉火烫伤才惊醒。肖宇简单处理了伤口,便继续备战高考。由于伤势恶化,她带伤坚持考完了全市质量检测之后,被家人送到了医院。此次考试,肖宇考了全校第一、全市第九名的好成绩。在医院治疗了半个多月,医生要求她卧床休息,不能下床走动,她便把书本都搬到了病房,一边治疗,一边复习。
肖宇在学习上自觉、刻苦,不用父母操心,生活中也让父母倍感欣慰。她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从来没有向父母要过零花钱,父母给她坐公交车的路费,她也舍不得花,总是步行上学,把钱存起来买书或者捐给更困难的人。学习之余,肖宇还主动帮父母做做家务,卖卖小菜贴补家用。
怀抱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肖宇顽强拼搏,乐观而积极地走过了18年,并如愿考入心仪的大学。“我想在大学里多接触一些专业学科,还准备考研,因为我觉得我目前学到的知识太有限了,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肖宇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规划,虽然右手残疾,但是她坚信自己能给父母创造更好的生活,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她希望在大学生涯中,通过努力学习让自己专业上有所造诣,将来回报学校和社会的无私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