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山路为患者看病,到自个掏钱买摩托车出诊,她十几年如一日服务村民,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个人感言: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我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我最大的心愿是用自己的所学服务村民,让平凡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推荐理由:旷艳珍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十七年,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她坚持出诊,为村民们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从走山路为患者看病的“步行医生”到买摩托车出诊的“机车医生”,她带给患者的是温和可亲的笑容,解除病痛的轻松,无微不至的关怀
最美故事:坐落在海拔近千米高山的南岳区岳林乡卫生院内,乡村医生旷艳珍正在办公室值班。这时,诊室里的电话响了。旷艳珍接听了电话。“旷医生,今天我有点不太舒服,您能到我家来一趟吗?”接到岳林村4组68岁老人易新桃的电话后,旷艳珍二话不说,迅速到诊室里为老人准备药物,随即将药物放入急诊箱内,然后提着急诊箱,又匆匆骑上摩托车,离开了卫生院,直奔老人家中。来到易新桃老人的家里,旷艳珍从诊箱里掏出了高血压测量仪,给老人测量血压,然后小心翼翼地端起水杯为老人服药。老人感激地说:“旷医生,你是个大好人,这些年来多亏了你的照顾,我的病才慢慢有所好转。”
旷艳珍,就是这样一位朴实、厚道、平凡的乡村医生,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谱写人生价值,用心守护患者,为他们带来最大的安全感和信赖感。
最远走了10多里山路到患者家中看病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从湘潭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旷艳珍,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了衡阳市南岳区岳林乡卫生院工作。
南岳区岳林乡是一个偏远山区,共辖岳林、莲塘、杉湾、石山四个村,海拔近一千米,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就医相当困难。当时的南岳区岳林乡卫生院条件十分简陋,医疗设备陈旧,人才匮乏。“记得我刚分配到这儿的时候,卫生院就我和旷院长两个人,要承担起全乡2000多名村民的医疗工作。”旷艳珍笑着告诉记者。
由于岳林乡没有修好公路,为了能方便患者看病,旷艳珍每次出诊看病、打疫苗都是走路,无论是日晒雨淋,风雪交加,只要村民一打电话,她就条件反射式地拿起急诊箱,马不停蹄地赶赴村民家里。“最远的一次出诊是走到了距离卫生院10多里远的地方。”旷艳珍回忆,为了摸清莲塘村儿童免疫接种的情况,旷艳珍顾不上身体的疲惫,提着急诊箱走了距离卫生院10多里远的山路。崎岖的山路阻挡不了旷艳珍前进的步伐,她好几次差点摔倒,但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咬牙前行,一个多钟头后,她到达莲塘村挨家挨户地调查,不厌其烦地询问村民家中孩子的身体情况,并用本子记录下来。村里的每一名孩子都认识旷艳珍,一提起她,孩子们露出了调皮的笑脸:“旷阿姨打针一点都不痛!我们都喜欢她。”
她被乡亲们亲切地唤为“机车医生”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岳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里修好了马路,这也给旷艳珍出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009年,为了出诊更加及时、方便,旷艳珍买了摩托车,村民有什么不舒服,只要给她打个电话,她骑上摩托车随叫随到,因此,村里人都亲切地叫她“机车医生”。有了摩托车,旷艳珍出诊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无论遇到多么恶劣的天气,只要出诊她都立马骑车来到患者的身边。有一年,南岳下起了大雪,山路结冰难行。一天傍晚6时许,岳林乡的一户村民家给她打了电话要求出诊。她背上急诊箱骑上了摩托车,因为路滑差点连车带人摔倒,遇到上坡路,她只得停下来,呼唤过路的村民一起帮忙把摩托车推上坡。待到赶到患者家中时,旷艳珍身上尽是冰渣子,冻得直打寒颤。她顾不得寒冷与饥饿,马上为患者听诊、量血压、记录病历,直到深夜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卫生院。学海无涯苦作舟,谦虚好学的旷艳珍深知自己还需要“充电”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她总是积极主动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类培训,进修,通过努力自学,考取了中医专业大专毕业证书,并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在旷艳珍的心里,有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村民在等着我去给他们看病。作为一名基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人命关天,再大的困难我都要克服。”就这样,旷艳珍一直坚持到现在,看到病人身体得以康复,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就是她最开心的事,也是支撑着她一直走下去的动力。
舍小家,为大家
由于长年累月穿行深山,来回奔波于卫生院与患者的家之间,使旷艳珍很难顾及到家庭。她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医院,双休日、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家与家人团聚,不过,患者只要一打她的电话,她就像上了弦的箭一般,顾不得休息也要骑上摩托车赶赴患者的家。
在同事的眼里,旷艳珍是一位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好医生。岳林乡卫生院院长旷艳青动情地说:“自从旷医生调到院里从事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等工作以来,技术不但精湛,而且责任感很强,哪户人家的媳妇要生孩子,哪名小孩身体不舒服,她的脑子里都有一本‘账’,不管天气、环境、条件如何恶劣,她都把工作摆在第一位,可以说,她是全乡居民的‘活档案’。”在家人的眼里,旷艳珍也许并不是一位称职的“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但在老百姓的眼里,她绝对称得上是一名好医生。旷艳珍常年在深山行医,丈夫又在广州打工,年仅10岁的儿子就交由爷爷奶奶照顾。她把精力投入到医疗事业之中,有时候工作忙起来根本无暇照顾家庭,丈夫和公婆从没有抱怨过半句。乖巧懂事的儿子知道母亲工作忙碌,为了不让母亲操心,他学习勤奋刻苦,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说起家人,旷艳珍觉得自己亏欠了太多太多,她感激地说:“在家人的心里,我看病救人远比家里的事情重要。如果没有他们这一路的包容和支持,我想我的工作也很难维持下去。感谢他们!”
记者手记:一句出自旷艳珍的肺腑之言“我最大的心愿是用自己的所学服务村民,让平凡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在常人眼里,旷艳珍所做得是“份内事”,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所做得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服务山区患者,舍小家,为大家,平凡之中尽现伟大!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