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
作者:张 毅      发布时间:2015-07-28 11:13:28

1964年出生,成长在一个小山村的教师之家,中师毕业,小学高级职称,现任临武县花塘乡学校教师。她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1983年学业有成后,随即投入到教师的行业中,她一直从事乡村教育,坚守三尺讲台30年。她爱岗敬业,工作认真扎实,一丝不苟,以校为家,团结同事。她曾一人撑起一所村小学,扶持资助过5名失学女童,并为特困学生主动交学费4年,组织教师为患病师生捐款献爱心,她因工遭遇过车祸,造成多处骨折,出院后,她扶着凳子一步一步慢慢挪动进教室,强忍着疼痛为学生们上课。2000年10月19日《郴州日报》以《王小英只身撑起村小学》为题,报道了她的优秀事迹。她为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谱写出一篇篇美丽的乐章。她从小酷爱读书,读书日记有厚厚的20多本。她热爱文学创作与书法,获得“中华当代百杰诗人”、“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等荣誉称号;现系中华当代文学协会、中华诗词、湖南诗词、市县文学作家协会、诗词协会等会员。著作出版了《诗词百首》、《醉心集》、《梦绕椿庭》三部书。她是个业余通讯员,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上百篇文章和通讯,潇湘妇女网和郴州妇女网均有她的作品;她义务担任临武《老年笔会》编辑,利用业余时间为县老年笔会策划设计主编出版了20部书,编辑30多期刊物。她为社会捐赠了800多本书籍,被县作家、诗词协会评为优秀文学作者之一。她的文学作品获奖无数,许多诗词作品被国家、省市图书馆收藏。她经常参加一些爱心资助活动,是县义工协会的优秀义工。

只身撑起村小学,带伤坚守三尺讲台

花塘乡燕溪小学是所基础薄弱学校,交通不便,从1995年至1998年9月,学校都有学生欠费辍学,学生流失严重。家长拖欠学费,学校催交学费有些家长不但不支持学校工作,还故意到学校无理取闹。面对着种种困难,有的老师动摇了,要求调离,到1999年下学期,学校只留下她一人,她一人上3个年级的课,工作任务重,还要把原来学生拖欠的1900多元学费自己一人扛上。有很多人劝她调离,更何况她的丈夫早已下岗,读六年级的儿子正需要辅导。然而在困难面前,她没有打退堂鼓,坚持留下来,加上丈夫的理解、支持,她工作更有劲头了。2000年10月19日《郴州日报》以《王小英只身撑起村小学》为题报道了她的优秀事迹。2002年3月,她在学校大门口巡视时,遭遇车祸,造成脑外伤综合征,五根肋骨骨折,骨盆移位,住院一个多月才能下床走路,可她心里担心着学生的学习,再三要求医生给予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后,丈夫送她到学校,她扶着凳子一步一步慢慢地挪动着进教室,坚强地忍着疼痛为学生上课。一年后,学区根据上级精神,各村小要进行布局调整,她安排在初小部上课,担任班主任工作,带班两年多起早贪黑,甚至连饭菜也会让给没来得及吃饭的学生们。她三十年教学生涯中有二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领导师生称她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好老师。

倾满腔真爱,精心育桃李

王小英把爱全部给了孩子们。1998年班上有位女学生叫罗芳,是个收养的孩子,特困家庭,父亲患严重的尿毒症,奶奶双目失明,家中依靠母亲在外帮人做藕煤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她在得知该生家的情况后,便每个学期都为她交好学费,从该生上学前班起一直坚持到读三年级。2014年下学期有位同学患急性气管炎,需要服中药治疗,她每天煎3剂药,把汤药送到该生手中,时间长达半个月。2015年上学期有一女生,父母离婚了,因父亲好赌,她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餐,而且经常迟到旷课,几次提出不想读书了,为了安定这位同学的情绪,王小英将该生视如己出,饿了给这位同学煮饭吃,病了主动带她去打针买药,并多次拜访这位学生家长,做通了家长的思想工作。王小英对学生的爱打动了学生家长,她的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为了让班里同学冬天里能够喝到热水,她自己掏钱为班级买电水壶烧水,对不听话的学生,她一有空就会找该生谈话,耐心辅导学习。对山里孩子的教育,王小英从不马虎。教学中她一改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以启发式的教学取代灌输式的教学,在教学质量绝不能降低的前提下,采用“游戏、表演授课”、“师生互动”和“互相交流”等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接受新知识的快乐,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教育学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让学生在尊重和肯定中得到发展。她教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县级的各项参赛中获得很多的奖励,2012年五年级学生黄帅参加省中小学生作文征文大赛,在王小英老师的指导下,他的作品《邻居》获得省一等奖。她所任教的科目成绩及格率达到100%。王小英赢得了学生的好评,也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家庭和谐 孝爱和善

王小英与丈夫结婚27年,20多年来,夫妻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有难题共同解决。家庭十分和睦,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她的儿子是位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从小耳濡目染,酷爱读书,积极带动教师们学习国学,传播传统文化,成为了一名传统文化义工。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她对公婆尊敬有加,她从未与公婆红过脸。2012年,她的婆婆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心肌梗塞,一年先后住院几次,平日下班风风火火赶医院,给婆婆倒便盆、擦身体,扶着婆婆楼上楼下做检查,休息日全天伺候,婆婆爱吃什么,她就买什么,她还经常给婆婆讲解一些保健知识,帮婆婆做按摩,她一边工作一边尽孝,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也毫无怨言。公公婆婆也逢人便夸儿媳贤惠勤劳、为人本分,就像我们的亲闺女。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她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她乐于关心邻里,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她看到乞讨的老人、残疾或小孩,经常会主动拿些零钱给他们,并教育自己的孩子对社会弱势群体要有爱心,她的谦和热心一被提起,人们总爱伸出大拇指:这位老师没得说。

乐为社区、老年人服务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骨子里渗透着与生俱来的真、善、美。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铸就了她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品质,她的爱心与奉献受到人们的传颂。她是个文学爱好者,尽义务为县《老年笔会》刊物当编辑整整6年。一直以来她利用星期天和晚间休息时间,帮助老年笔会收集、登记、整理、修改和编辑,并发送刊物到每个会员手上。她还主动帮助笔会、县诗词协会贺汤烈、杜义炎、罗少侠等20多名会员整理修改、策划设计、编辑排版等出版了《金秋颂》、《夕阳晚照》、《岁月纵横》等30多部书。她是社区的宣传员和劝导员。她主动帮助社区发放宣传资料上千份,同时维护社区公共秩序,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她积极劝导。她所住的周围,老年人比较多,有时看见哪个老年人拎菜,她都会帮助老人把菜送到家里。每逢年过节的时候,她主动接近孤寡老人同他们拉家常,聊天谈心,隔三差五帮老人收拾屋子,洗衣做饭,晾晒被褥。她凭着热心、耐心和细心慢慢地感化了很多老人,老人有什么话都愿意说给她听。老人们总是拉着她的手说:“这个世上怎么会有你这么好的人呀!”她对待左邻右舍的人像春天般的温暖,时刻把别人的事挂在心上。不管哪家有困难她都跑前跑后、嘘寒问暖,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爱。她有一颗敬老的孝心,言传身教的耐心,一股助人的热情。她给人们的印象是具有优秀的品德,耐心、温和的心境,热情、友善的心态,正直、真挚的善举。她演绎了一个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她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获得市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获得过县“五好文明家庭”,连任两届县妇女代表。她就是我们身边最美的人。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