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长铺镇大公坪社区属于老工业区,下岗改制企业有10余家,下岗职工达2000多人,约占整个社区总人口的一半,其中尤以中年人居多。下岗职工的绝大多数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重。加之下岗职工普遍学历不高,对下岗、再就业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储备,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而剩下一些中老年人,因没有一技之长,找到如意的工作相当困难,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成了大公坪社区的一大难题。看到下岗职工的困境,袁清艳支书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一、实地走访,摸清情况
2012年10月,袁清艳担任绥宁县大公坪社区书记,她就将下岗再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上任初始,她带人深入走访下岗改制企业家属区,每家每户地毯式走访,与下岗职工促膝交谈,认真细致地询问下岗职工存在的困难并做好详细记录。对下岗职工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均作出承诺,并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随时接受群众问询,袁清艳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拥护。通过认真走访,她深刻的体会到了下岗职工的困难。许多下岗职工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而家庭生活、教育、医疗、住房开支的压力却非常大。个别下岗职工迫于生活压力时常去上访。针对这些情况,袁清艳逐渐理清了工作思路。对于那些特殊的困难家庭,她想方设法将其纳入低保行列,积极向上争取一些临时救助,以解决燃眉之急。而对于大多数的下岗职工来说,只有抓好再就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理顺这些后,如何再就业就成为她最牵挂的事。
二、联系企业,汇总需求
有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袁清艳就迫不及待的行动起来了。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造访各种企事业单位和用工量大的超市,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和职位要求,并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说服用人单位优先录取下岗工人。每次造访用人单位,她都自备干粮和饮用水,谢决用人单位的请吃,她的真诚打动了各用人单位的领导,为帮助下岗职工进入用人单位再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联系企业,袁清艳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岗位、技能、年龄、性别等不同用工要求,分门别类,作了十分详细的整理汇总。
三、根据需求,组织培训
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她动用各种力量和资源,针对各用人单位的需求,组织各种培训活动,邀请技校的专业人才、企业的培训师,为这些下岗工人(也包括一些未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同时也邀请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职业道德、劳动者的权益,利益受损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正常权益,让他们明白既要忠于企业,不损害企业的利益,又要懂得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四、解决就业,签订合同
在安排培训和就业方面,袁清艳坚持从大局出发,合理利用培训资源和岗位资源,即除特殊情况外,每个家庭安排一个人先培训、先就业,让每个家庭都带燃起希望,日后再想办法解决家庭其它成员的就业。在安排培训的过程中,她坚持原则,不按人情办事,挽拒了很多夫妻想一起参加培训的想法。确定好人员后,她亲自送他们到用人单位,现场督促用人单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叮嘱就业人员要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上任近两年来,袁清艳已帮助260多下岗职工的实现再就业,为这200多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工人就业后,她时常上用人单位,了解这些人员的状况,调解用人单位和他们的矛盾,耐心细致地做好双方的工作,得到用工单位和再就业人员的好评。
五、形式多样,自主创业
由于县城附近用工单位不多,就业已经饱和,部分下岗职工去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意向不强烈,而且企业提供的岗位也十分有限。袁清艳又积极鼓励下岗工人自主创业,耐心细致地为下岗职工们介绍投资小、前景的行业。而对于创业资金不足的下岗职工,她又积极争取对下岗工人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经过她不断的争取,为10户家庭贷到了款。他们有的办了加工厂,有些开了店,正逐渐摆脱下岗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困窘,大步走上奔小康的生活。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袁清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她心中装有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不追求轰轰烈烈,只在乎能为群众解决点问题,办点实事。对于她来说,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帮助他们生活过的越来越好,就是她最大的快乐,最珍贵的收获。上任两年来,她的努力付出有了回报,下岗职工有了生活的奔头,他们也必将重新尝到生活的甜头。但是,她并不会满足,并不会因为取得的成绩而停滞不前。明天,她又将奔波在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