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萍,女,现年43岁,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平泽村人,永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江华瑶族自治县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
一、初生牛犊不畏虎,敢为人先立潮头
唐玲萍1970年出生于东安县的一个穷山村,1988年初中毕业后就拜师学艺,1989年便只身来到江华,走村串户、披星戴月用精湛的照相技术为我县一代身份证的拍摄、发放竭诚服务。她过硬的技术、热情的服务、良好的信誉不仅得到区乡领导的普遍赞扬,更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1994年,为了拓展市场,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她瞅准商机,注入资金10多万元,学习新技术,购置新设备在白芒营镇率先创办了全县第一家婚纱影楼,成为了新型农民工进军城市的首批“弄潮儿”。
二、与时俱进求跨越,如歌岁月铸辉煌
20年的不懈努力,20年的辛苦劳作让唐玲萍积攒了相当广泛的人脉和较厚实的资本积累。眼光长远加之勤奋努力的她决定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2007年,唐玲萍通过与几个好朋友买下了原阳华大厦(现华银国际)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立志为县城的居民提供一处高品质的生活场所,并取得圆满成功。2010年开始参与白芒营镇的小城镇开发,在白芒营镇新商贸城投资兴建了2栋近30000平方的购物广场,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优良的购物场所,也为市场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5月鼎盛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成立,让一个农民成功实现了她华丽转身的梦想。在房地产项目建设上她力求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在这两个项目的设计上,她广开言路,开门纳谏,充分听取和征求各方意见,并选择了设计费高于普通设计院4倍的广州暨南设计院参与设计。关于经商,唐玲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与时俱进,才能不输于人。现在看来,不论是华银国际还是白芒营购物广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为民务实不忘本,倾心尽力解民忧
“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全靠村民们的支持和帮助,我要感谢他们,更应该回报他们。”这是唐玲萍经常说的一句话。2009年唐玲萍开始投身烟农合作社建设,投资30多万元租地和建设三通一平,为涛圩烟农培育优质烟苗建起了拥有70个水泥结构的中棚育苗工场。2010年又与白芒营几个烟农发起成立江华第一个烟农专业合作社——冯发烟农专业合作社,为烟农开展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工场大棚闲暇时,利用大棚种植西瓜、贝贝南瓜和水果黄瓜等,利用烤房种植食用菌等。年产值达130多万元,利润50万元。合作社成立三年多来,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合作社。2012年被评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示范社。2012年代表湖南参加全国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座谈会,并做典型发言。2013年被评为全国烟草行业优秀示范社。冯发合作社每年可解决300多人就业。仅2014年发放农民工工资达510多万元。
四、化身成蝶传爱心,一技一叶总关情
作为一名市、县人大代表,她按照“当代表、尽职责、做贡献”的原则,始终对人民群众保持着敬重之情、敬畏之心。她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时刻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落到实处,从而走出了一条人民群众代言人的新路子。
2013年,在建的沱江大桥由于进度缓慢严重影响了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她三次牵头偕同其他代表前往调研视察,提出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采取非常措施,确保沱江大桥在2013前竣工通行》的建议,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大桥建设进度,确保了大桥按期顺利通行。
为了提升文明县城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她还与其他代表一道提出了《关于取缔城区内慢慢游载客,增加客运的士数量》、《在县城内合理增设移动厕所,解决外来人员入厕难》、《关于开放机关单位停车场,缓解城内停车难》、《高效监管民间借贷公司,确保人民财产安全》等建议,这些建议的提出,都是事关民生,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点、焦点问题,也真正体现了她作为一名基层代表独特的视角和参政议政意识。
作为一名农村代表,“三农”的问题始终是她心头挥之不去的“痛处”。多年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她带领村支两委的干部跑资金,讨项目,出苦力,搞捐赠。近三年来,共筹集整合各项资金近100万元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
唐玲萍经过二十多年的拼博,由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成长为一个永州市商界女性佼佼者。这期间,她哭过,她笑过,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她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认可。多年前,她免费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下乡拍证件照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爱戴;多年来她慷慨解囊友情资助汶川地震,08冰灾得到了社会的好评;近年来她又主动资助留守儿童,捐助码市水灾和乡村道路建设近30万元,这些工作,她总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却也充分体现了唐玲萍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