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着轮椅创业的农家妇女
      发布时间:2015-06-05 09:01:00

山高人为峰,海阔凭鱼跃。嘉禾县嘉莉制衣厂总经理肖莉香,是一个靠推着轮椅干事创业的打拼者,是一个怀揣着中国梦,永远不相信眼泪的农家妇女。  

命运多舛,坎坷不平  

1975年9 月25日,她出生在嘉禾县肖家镇肖家村一个贫困的农家,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治疗伤及坐骨神经后,就再也没有像正常人那样站立起来行走了。  

命运多舛,坎坷不平。她小从就很懂事,特别是在农忙时,看到父母早出晚归,劳累不停,日见消瘦,自己又帮不上忙,不能为父母分担生活的担子,感到心痛难过,认为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多余的人。也是因为如此,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也总是躲开,感到自卑。  女儿是父母的心头肉。她的一举一动,牵动着父母的心,为了她,其父母亲负债累累,走遍全国各地,寻找民间偏方秘方,试遍了各种治疗方式。然而,钱花完了,她的双腿就是不争气,仍旧站不起来。为减少父母亲的精神压力,她一次次咬紧牙关,试着走路,可每次一站起来又瘫倒下去。为此,她不知摔了多少跤,从头到脚,全身都是伤疤,但是,她不哭,因为她从小就不相信眼泪。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她终于在一次次的摔倒中变得强硬起来,下肢逐渐能够小站一会了。8岁那年,在老师、亲友、小伙伴们的帮助下,她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教室。在学校里,因为她走路不方便,经常是同学们、兄弟姐妹们背着上学、放学、上厕所,她从心底里感谢大家,所以,读书非常用功,成绩一直优秀。初中毕业时,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报考了师范,但因当时政策(残疾人不能报考师范院校)受限而放弃。读师范、读大学的希望破灭后,她仍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定古人说的“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人生哲理。  

记得在她16岁那年,一天夜里,她把母亲叫到身边说:“妈妈,我想学裁缝,你帮我去买些机器回来吧。”母亲听完我的话后,没有说什么,辛酸的眼泪就流了出来。她帮妈妈把眼泪揩干后,继续说:“妈,请你相信你的女儿,我一定要用我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我不会成为你们的累赘。”  

机器买回家后,她把自己穿的衣服先是全部拆了,然后再拿报纸当布料,比划着进行裁剪、缝纫,缝纫、裁剪。经过无数次地摸索,她觉得自己的裁缝技术应该可以了,希望乡亲们拿衣服来裁缝,但乡亲们却不相信,认为她是个残疾人,怎么会裁缝?面对乡亲们的不信任,她找来笔墨和红纸写了几份承诺书张贴在村口和墟场上:凡是来我家裁缝的,裁好了不收钱,裁坏了,照价赔偿。乡亲们见她如此心诚,慢慢的就有人把布料送来做衣服裤子了。经过几年的反复练习,她的手艺也一天天精巧起来。于是,就在村口开了一个裁缝店,生意也一天天红火起来。  

拜师学艺 历尽艰辛  

为了提高裁缝手艺,自1994年起,她又放弃自己比较红火的裁缝店生意,自己带着机器到县城当时最有名的裁缝师傅的店子当学徒,进行系统的学习。在这段时间里,她住宿在其哥哥家里,而最让人感天动地的是她的嫂子,其嫂子是一名乡村老师,为了让她学好技术,便每天像送小孩子上学一样,早上用单车把她送到裁缝店,晚上再用单车把她接回家,且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在笔者采访时,她说现在想起来,心里就有一种愧疚感。真想放声地喊一声:“嫂子,你辛苦了,我爱你!”  

一年多过后,师傅因为年纪大,不想开店了,她便勇敢地接下了师傅的店子,聘请了8个员工。因为她是个残疾人,手艺精湛,为人亲切和蔼,价格实惠,慕名前来做衣服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每天都能接到上千元的生意。  

艺高人胆大。赚到了一笔钱后,她尝试着另辟捷径,便通过同学的介绍,到清远某部队驻地旁边开办了军人旅馆和小超市,然而由于人生地不熟,又缺乏在外地做生意的经验,一年多过去,她亏损了近四十万元,使家庭经济又“一夜回到解放前。”  投资失败后,她不甘心就这样败落下去,一直想着再次创业,可是自己是个残疾人,除了会做衣服外,又没有其他的手艺,而且袋子里的本钱也不多,再也经不起“折腾”。怎么办?她没有沉默,在县城租用了一间门面,又继续“重操旧业”。  

挑战命运 寻找商机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她的店子一步步走上正规之时,有一个香港老板经别人介绍找到她,要她帮忙做一些货。她如鱼得水。那段时间,每天加班加点地帮老板赶货,有时连续三四十个小时,也一点都不觉得苦和累。一批接一批的赶货,且没有一次因为延时和质量问题被退货。因此,香港老板对她赞赏有加。到了2011年,她觉得自己一个人干,干得再好也是“独木难成林”。于是买了十多台电动车衣机,招了十几个工人准备大干一场,取名“嘉禾县嘉莉制衣厂”。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上午在安装车衣机时,我爬上楼梯去接电源,突然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摔了下来,送到医院照片检查,结果是坐骨骨折断。  面对命运的作弄,她在心底里默默地给自己打气:“我要挑战自己,战胜命运的不公。”于是,还没等伤情完全好完,便要老公把她送回厂里。到了厂里,她坐在轮椅上给员工说:“兄弟姐妹们,从今往后,我是再不能跟你们一样站起来了,但只要你们安心做事,我保证不会拖欠你们一分钱的工资。”一个月、两个月过后,员工们见她说话算数,工资分文不欠,做事的积极性也十分的高涨。因为她做人、做事都很实在,加工质量好,任务完成好,接的订单也越来越多,香港的、广州的、惠州的都有。  然而,市场如战场。走过了一段红红火火的创业之路后,命运又给她来了一段“小插曲”。2013年,一直联手做生意的四川一老板,借故说生意不好做,把她的货款一拖再拖,后来竞连电话都联系不上。面对几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几十万元货款将要化成“泡影”,她和丈夫都心如刀割,但她不哭,始终坚信世界上一定是好人多,她一个残疾弱女子一定会有好报的。所以,在她的资金链条断了以后,向别人借高利息的民间贷款,也没有拖欠员工的一分钱工资。  一份艰辛,一份收获。到2013年,她的制衣厂也像“滚雪球”一样从原来的10台电动车,发展到现在的80多台,固定员工60多名,每年的纯利润近六十万元。并分别在宜章县城和嘉禾县肖家镇墟场上办起了两个“嘉禾县嘉莉制衣厂一、二分厂”。  

感恩社会 回报乡亲  

或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自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她就把回报社会放在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位置,宁愿自己少赚一块钱,也要让员工尽可能的领得多一些,特别是对一些残疾人。记得在第一次贴出招工广告时,她就要老公在广告上特别加了一句:“不管男和女,残疾人优先”。她告诉笔者,作为一名残疾人,他们的生活处境和工作环境实在是太艰难了,他们要比正常人付出十倍二十倍的艰辛才能过下去,活下去。在她的心中就一直有个梦——“要让更多的残疾人有事做,有饭吃!”  

就是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她的制衣厂,只要有残疾人来应招,都会满口答应。她说:“我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在她厂做事3年多的李梦元是个中年男人,因为左手指头断了2个,找不到事做,每天在家里垂头丧气,听说她这里招人的信息后,怀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厂里,她马上就把他招入厂里。现在每月的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他妻子在家没事做,她又把他妻子也招进厂里做事,夫妻俩每月共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家庭经济也逐步好了起来。该县袁家镇渣林村的周兰凤女士,夫妻俩都是残疾人,把她招进厂后,每个月都能领到1000多元的工资。现在周要在家带小孩了,她又特许其把布料带回家,边带小孩边做事,等加工好了以后再送回厂里来,这样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让周兰凤夫妻很是感动。现在,像李梦元、周兰凤这样的残疾人,在她的厂里已有17位,占全厂职工的30%左右,有效地解决了这些人的温饱问题。  

在采访结束时,她告诉笔者,她始终坚信刘欢那首《真心英雄》里的那段歌词---“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她说:她的业绩赶不上那些大企业家,一天就能给国家创造上万,甚至几十万元的税收,也没能给她的员工每月发放几千上万元的高薪,但自己心底里踏实,因为,她给别人,特别是那些像她一样的残疾人端起了饭碗,有了饭吃,今生无悔,终身无憾!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