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女儿陈传容:用钻石般的爱心诠释女性最美真谛
      发布时间:2015-05-29 15:47:17

作为女儿,她尽心呵护赡养自己的父母,并助他们走出病痛;作为儿媳妇,她10多年来悉心照顾失明的婆婆,无怨无悔;作为基层干部,她扎根乡村多年不“挪窝”,尽心尽责服务群众.

她,是一名农村基层干部,扎根湖区乡村8年不“挪窝”;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妇,孝顺父母,用孝心挚爱着家人;她,出生于大山,像大山一样,善良、质朴,拥有宽广的胸怀。她叫陈传容,现为华容县团洲乡人大副主席。

孝心敬老不厌烦

华容县桃花山,是湘鄂两省交界的偏远山区。1981年,陈传容就出生在这里。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传容从小学开始就自己洗衣、做饭,帮父母做家务。结婚生子后,更是理解为人父母的不易,尽心呵护赡养自己的父母。

陈传容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在海拔398米的桃花山顶一个乡村小学任教40多年,他多年双肾结石,动了3次手术。陈传容在悉心照顾父亲的同时,总是面带微笑,给父亲战胜病痛的勇气。

2013年冬,母亲被查出来得了宫颈癌,陈传容焦急万分,连忙带母亲去长沙肿瘤医院做手术。手术后,在她日夜悉心照顾下,母亲身体逐渐好转。

陈传容的娘家在偏远的山区,她只有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搭乘公交车盘旋300多个山弯,给父母送些好吃的或者需要的药品。

而很多时候,意外总是让陈传容措手不及。一次,她接到娘家邻居的电话,说母亲病重,她冒雨搭乘最晚的班车赶上山,在山区卫生室守护母亲一宿没睡,熬红了双眼。待母亲的病情稍微好转,她又赶上最早的班车下山去上班。这样的经历对于她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众所周知,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就像锅和勺,总有磕磕碰碰,但陈传容和她婆婆的关系就像亲生母女一般,相处得非常融洽。

陈传容的婆婆今年69岁,住在华容县插旗镇鼎丰村。11年前,23岁的她走进了这个家庭。当时她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家虽然破旧,但是很整洁;虽然贫穷,但是很和谐;虽然不大,但是很温馨。

从与这个家庭结缘那天起,婆婆在她心里就一直是一位非常了不起,让她特别敬佩的女人。婆婆从小双目失明,没有进过学堂,和同样是农民的丈夫带大了3个女儿、1个儿子,用摸着墙壁、拄着拐杖喂猪、喂鸡,挣的钱送二女儿学了裁缝,送儿子读了师范。婆婆的精明能干、深明大义打动了这个山里女孩。

节假日,婆媳俩常常会坐在一起说笑谈天。一回家,陈传容就上灶烧火做饭给公公婆婆吃。偶尔婆婆也会主动要求下厨,陈传容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

陈传容对婆婆非常大方,对自己却吝啬得要命。每次逛街,她会毫不犹豫地给婆婆买点生活用品、吃的穿的,给自己买衣服时总是左想右想,最后还是放弃。她觉得婆婆年纪大了,一辈子吃了这么多苦,是该好好享福了。

2012年,66岁的婆婆胆结石复发,要做胆囊切除手术。由于结石病拖得太久,已经波及到了肝部,胆囊切除还不能彻底取出结石。陈传容前后四次带婆婆去长沙的医院,才把结石清除干净。

那段时间,陈传容一直陪伴在婆婆身边。住院期间,她细心地给婆婆擦洗身子、换尿布、接大小便,有几次大小便溅到了她的手上,老人非常过意不去。陈传容却说:“我是你的媳妇,更是你的女儿,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她的一番话,打消了老人的顾虑,老人更是因此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陈传容说,她有个愿望:她要做婆婆的眼睛,想带婆婆去旅游,虽然婆婆看不见,但是她可以用耳朵听风景,用心赏美景。10多年来,她和婆婆从来没有红过脸,起过争执,她们相扶相持,共同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乡邻间传为佳话。

改善家困不嫌苦

陈传容身为团洲乡人大副主席,丈夫是一名乡村老师,夫妻俩都有稳定的职业,但娘家父母体弱多病,公公年迈,婆婆双目不见,儿子还只有10岁,仅靠夫妻俩一点点的工资,一个大家庭连日常开销也不能满足。

陈传容在考取公务员之前,曾是一名老师。她利用这个特长,在下班时间和休息时间,帮助出版社编写小学生教辅资料,常常熬夜到凌晨,辛苦赚钱来补贴一些家用。

2005年,陈传容和丈夫的结晶诞生,幸福和喜悦洋溢着整个家庭,但也给陈传容带来了苦恼。

由于双方父母的身体都不好,陈传容夫妇不能麻烦父母,只能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夫妻俩的工作单位相隔一百多里路,一个在县北的乡村小学,另一个在县南的边远乡镇,把孩子拉扯大,他们吃尽了苦头。丈夫知道她很辛苦,主动挑起了大部分家务,两人一直齐心协力地经营着这个家庭。

因为家庭条件困难,74岁的公公到现在还种了四亩棉花地。每到棉花播种的季节,陈传容就和丈夫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帮忙种棉花;待到摘棉花的时候,他们还是一样回去帮忙。年复一年,陈传容从一个对棉花种植一窍不通的新手,变成了对棉花的下种、育苗、移栽、管理、收获了如指掌的专家。在一家人的努力下,家里的经济情况也渐渐好了起来。

爱心帮扶不动摇

陈传容的善良,不仅仅是对家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她也一样。哪怕走在街上看到乞讨的人,她总是要给几元钱。

有一次,天下着大雨,陈传容看到一个男子在地上爬着,走近一看,那男子双腿已被截肢,而且腿上还有两个大伤口。陈传容很揪心,赶紧帮他打伞。男子脸上雨水和泪水交织,他一边爬一边说:“姑娘,没事,不用你打伞,你忙去吧!”等男子爬到能遮雨的台阶上后,陈传容又到附近买了一袋包子送给他才离开。

一天,陈传容上班时,单位来了一位姓鲁的阿姨。鲁阿姨含泪把她的经历讲给陈传容听。原来鲁阿姨30岁就丧夫,留下她独自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儿子终于长大成人,大儿子成婚后不久,生下一个可爱的孩子,谁知一年后,大儿子突然生病去世,儿媳改嫁河南,从此音讯全无,留下才1岁的孙子给鲁阿姨抚养。现在孙子读中学了,鲁阿姨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上的毛病也越来越多。陈传容听了,马上把身上仅有的400元钱全部给了她。陈传容当时还发现鲁阿姨受伤溃烂的手指,连忙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幸好来得及时,否则手指就要坏死。

回到单位后,陈传容把鲁阿姨的情况反映给了当地村委会,村里根据核实情况后,为鲁阿姨办了农村低保,终于有了一点点生活来源。

团洲乡团洲村的留守老人严海森已经90高龄,他有3个儿子,但儿子们常年在外打工,只留下严老和老伴在家。陈传容经常买一些水果和日常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老人非常感动,多次要送新棉被给她,都被她婉言谢绝。不仅如此,陈传容还帮助了许多留守儿童,经常给孩子们送新衣服,送学习用品,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着他人。

扎根湖区“不挪窝”

陈传容的善心人人称道,她的责任心更是让人佩服。她曾经当过7年老师,在任教期间,她业务精湛、爱护学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2007年,陈传容通过公务员选拔考试,被安排到了洞庭湖区边远的团洲乡工作。她担任乡人大副主席,协管人大全面工作,几年来,开通了乡“人大之窗”网站,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民主监督的作用。

她分管血吸虫病防治、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学校教育和团华村联系点等工作。她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及相关技术人员深入食堂、厨房、宾馆检查食品卫生,给厨师免费健康体检、培训;组织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技教育,给老师、学生上爱家、爱国、爱校及法制教育课;每年进行疫区血吸虫防治……她分管的工作样样走在全县前列,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陈传容的成绩令人折服。

陈传容的联系点团华村环境卫生排名比较靠后,正患重感冒在医院输液的她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拔掉输液的针头,匆匆赶赴到团华村,带领村干部一家一户宣传走访,做工作,还卷起裤腿,拿起锄头、扫把带头锄草、扫地,转运垃圾,并筹措资金建垃圾池。在不长的时间里,团华村的环境卫生工作由落后变成了先进。分管县长带领县环境卫生办公室人员开现场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陈传容一直在全县最艰苦、最边远的乡村工作。有人说:你娘家的父母病重,住在偏远的高山区;你婆婆双目不见,公公年迈,你和丈夫的工作单位、儿子的学校成了东、西、南相距各百里的三角形,来回奔波,十分艰苦,完全可以向组织申请进城去。但她没有这样做,也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她说:“我是人民的女儿,我很年轻,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锻炼人,我要扎根湖区乡村不‘挪窝’,尽到自己良心和责任心。”

都说世界上最宝贵的是钻石,但比钻石更宝贵的是爱心,陈传容就有一颗钻石般的爱心。她凭着这颗钻石般的爱心,爱护家人、孝敬父母、呵护百姓,就这样传递着社会精神文明的正能量,诠释着“最美”的词汇。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