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妇女节,市第一中医医院心血管肺病科主任冷立军收到很多节日祝福短信,大多是曾经的患者发过来的。冷立军是市第一中医医院的主任医师,也是长沙医学院兼职教授。从医23年,凭借高超的医疗技术和负责任的态度,赢得了患者的信任。许多患者出院后,依旧和她保持着密切联系。
A苦练内功勇攀医学高峰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名医的医生也不是好医生。冷立军一直这样想。多年来,她辛苦钻研医学技术。
1992年夏,冷立军大学毕业,成了沅江市二医院的一名普通医生。白天,她往返于各个病房,问病史、查体征、写病历,苦练基本功。一有时间,她就拿出医学书研读。遇到急诊,不管多晚,她都要到医院跟着老医生学上一手。每隔一段时间,冷立军就要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并记在笔记本上,随时翻看。
2003年,医疗技术小有名气的冷立军被调入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工作。平时,她一直关注国内外的新技术新项目新进展,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查房、问诊中,冷立军对每一个病人的每一症状和体征都认真分析,不放过一个疑点,经常为了一个病人的某一症状和体征没有合理解释而彻夜翻阅资料。遇到复杂的病种时,她经常组织会诊,虚心向专家、同事请教。
2006年,冷立军曾担任肾病专科主任,新建科室基础条件差、知名度小、技术队伍梯队配置不到位。她迎难而上,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开创新的项目、挖掘服务空间;在科室医护人员中开展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大讨论,从病人新入院着手,制订了温馨服务方案、新入院服务流程,如:新病人入院10分钟内要得到治疗、要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诊疗情况等。她要求每个医护人员都与病人换位思考,还从狠抓医护人员基本技能入手,利用晨会、查房等与下级医护人员沟通业务、技巧。
在冷立军的带领下,肾病专科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在她担任主任期间,从未发生过重大的医疗纠纷,也没有一例医疗投诉,科室两次获得由医院颁发的业务发展成效奖。
B医术高超救病人于危难
多年的刻苦钻研,冷立军的医术不断进步。
2011年10月的一个早晨,冷立军刚到办公室,值班医生报告:一位70岁老人,夜间胸闷,出汗多,经处理,情况已初步稳定。不放心的冷立军来到老人病床前,仔细询问查看后,认为病人猝死风险极大,立即安排心电监护,抢救车随时准备。果不其然,很快患者就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因抢救及时,转危为安。“是你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每次碰到冷立军,家住赫山区桃花仑西路附近的赵先生总再三道谢。赵先生的儿子一岁时,突发高烧,浑身抽搐不止,送到医院时,已神志不清。冷立军诊断是细菌性痢疾中毒性休克。在她的精心治疗下,10多天后,赵先生的儿子恢复健康。
2012年市第一中医医院住院大楼落成,冷立军任心血管肺病科主任,心血管肺病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挑战性最大的科室之一,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患者生命,被形容为“在刀尖上跳舞”。
2012年下半年,一位50岁的男病人,患者眼球突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肺部肿块、视网膜动脉栓塞等多种病症。冷立军一边仔细询问病人病史,分析病人之前的检查资料,一边查找资料,诊断为“系统性血管炎”。她决定大胆采用激素疗法,同时用胰岛素控制病人血糖,降压药控制血压。半个月后,病人眼球突出恢复正常,肺部肿块消失,血糖、血压控制良好,顺利出院。
翻开冷立军的履历,像这样的“奇迹”不胜枚举。“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如果只做没有风险的事,病人就会对医生失去信心,医学就永远不会进步。”冷立军说。
C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
去年12月的一天晚上,赫山区岳家桥镇的李某在家看电视时,突感胸痛、胸闷,出汗不止,随后呼吸困难,晕倒在地。医生诊断其为急性心肌梗塞,经过紧急抢救最终保住了性命。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一分钟的迟疑也许就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作为医院急救小组重要成员之一,哪里有重危病人,哪里就有冷立军的身影。2010的8月,冷立军的丈夫左肱骨骨折入院,当时正值心血管疾病高发期,科室病人激增。为保证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冷立军吃住都在科室,忙得不可开交。丈夫住院30天,她只去看过一次。每次想起这件事,她总觉得内疚,“丈夫的病有医生、护士看护,如果我离开了病房,病人没人照顾。”冷立军说。
冷立军的一颗心都扑在医院。医院的电话就是命令,她的手机总要放在贴身口袋里,随时“待命”。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她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迅速赶往医院抢救患者。200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冷立军刚睡着,就接到电话,医院来了个病人,情况危急。当时许多地方已结冰,路面很滑,冷立军走得太快,在医院门口摔了一跤,顿时只觉一阵钻心的疼,顾不得管,爬起来赶往科室,和同事们一起抢救病人。病人转危为安后,冷立军才发觉自己的双脚连移动都困难。同事帮她检查,发现她的踝关节已经肿得比小腿还大。骨科医生反复叮嘱她要卧床休息半个月,不然会落下病根,但科室病人多,第二天一早冷立军就拄着拐杖来上班了。
D芳心德行把患者当家人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在冷立军看来,医德比医术更重要。
从医23年,冷立军始终坚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能用一种药解决问题,就决不用两种;能用便宜的药就决不用贵的。2010年大年初二,一位患冠心病、老年躁狂型精神病的老人突然发病。春节期间,医院人手较少,老人病情特殊,随时可能出现发病打人,甚至自杀等意外事件,辗转了许多家医院都不愿收。最终,病人家属找到了冷立军。为让老人能得到及时治疗,冷立军收下了这一特殊病患,不仅制定详细治疗方案,还加班加点,和科室工作人员一起严密看护病人。经过一周的治疗,老人的病情逐步稳定。
作为一名主任医师,冷立军经常收到患者及患者家属送的红包。对每个红包,她一概不予接受,实在推托不掉,就委托护士长交到病人账上。
对待病人,冷立军像家人般温暖。2014年2月,赫山区龙光桥镇73岁的黄大爷突发心肌梗塞入院,家境贫困的他交不起医药费。住院期间,冷立军送饭送衣物,又想方设法帮黄大爷凑齐了医药费。1月下旬,65岁的刘大爷因为冠心病、尿路严重感染被送到了第一中医医院心血管肺病科,他单身多年,唯一的儿子也在国外。怕刘大爷孤单,在悉心治疗的同时,冷立军经常陪他聊天,有什么好吃的,总会带点过来。刘大爷逢人便夸。
二十多年兢兢业业的工作,如今的冷立军是市政协委员,也是市优秀工作者,年年都被医院评为优秀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