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华县清塘壮族乡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丈夫在2001年得了病毒性脑膜炎,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妻子不离不弃,为拯救丈夫,访遍周边省市大小医院,偿尽民间各种偏方,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丈夫的性命,他们夫妻恩爱,热心助人,他们没有做过什么丰功伟业,只是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父老乡亲们的一致好评,他们就是清塘壮族乡清塘村4组岑玉凤、李国耀夫妇一家。 女主人岑玉凤生于1974年6月,现年40岁,家住清塘壮族4组,初中文化,为人和善,乐于助人,现为清塘壮族乡清塘村妇女主任、乡人大代表。丈夫李国耀,生于1971年11月,现年44岁,清塘村4组村民。孩子李海龙,现年15岁,清塘壮校学生。一家三口,经济状况一般,夫妻和睦。作为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岑玉凤与重病缠身的丈夫同甘共苦,勇挑重担;作为一个基层村干部,岑玉凤率先实行计划生育,说服家人只生一个孩子,领取独生子女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各项工作,是广大家庭学习的榜样。
一、一心为公,甘于奉献
清塘壮族乡位于江华县腹地,地势低洼,境内主要河流崇江河傍清塘村而过,每年雨季村里都要遭受洪水的洗礼。2002年的特大洪灾,给清塘乡六千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公路中断、数千亩田被毁,岑玉凤自家的房子位于村头低洼地带,也在风雨之中,面临倒塌的危险,看到这种情况,赵成凤夫妇顾不上抢救自家的财物,舍小家为大家,带领乡亲们,冲到了抗洪救灾第一线,奋战了一昼夜,受她的感染,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战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把损失减到最低程度,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在那次洪灾中没有出人员伤亡。灾后,岑玉凤夫妇又主动配合乡村两级干部,组织群众及时开展了生产自救。
二、勤于学习,敢于创新
岑玉凤生长在一个边远落后的小山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了清塘村经济的发展,但并没制约岑玉凤思想的发展,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她早早放弃了学业,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但并没能阻止她求学的步伐。她崇尚科学,勤于学习,常常为自己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先后参加了市、县、乡开展的各种学习班数十次,系统的学习了各种政策法规及计算机、种养殖业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已工作能力得到了不断地提升。为改变落后面貌,带领群众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岑玉凤同志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生产实践,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种养水平。走“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初步建立了一个小型的母猪繁殖基地。这样,不但自己摆脱了困境,也为清塘壮族乡这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广大妇女同志树立起了一面旗帜。
三、立足本职,率先垂范
作为村计生专干,岑玉凤立足本村实际,模范带头执行计生政策,是全村广大育龄妇女的榜样。她本人还对自已的亲属严格要求,监督自己的亲属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于村民不愿实行计划生育的,她能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厌其烦地做说服教育工作,遇到态度蛮横、无理取闹的钉子户,也不会被歪风邪气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以理服人。这样,一个个钉子户被拔除,全村计生工作形势逐步好转,步入正轨。
四、身体力行,弘扬美德
岑玉凤夫妇打破了传统的“男主外,妇主内”的传统,倡导男女平等,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在外,岑玉凤是一个热心人,在家,又是家庭的护理师。在她的精心料理下,她的爱人逐步战胜了病魔,生活已经能够处理。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在她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成为了一个热心的好学生,在学校常常积极帮助他人。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只是狭窄的,可岑玉凤一家人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分享给大家。她一家一直乐于助人、关心邻里,只要大家有个什么事需要帮忙,夫妇俩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别人帮助。俩人谦和热心,乡亲们总是找他们商量事情,请他们拿主意。提到这一家人们总会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 最美家庭、和谐家庭在我眼中不过如此,这只壮族乡里的金凤凰,不只给人视觉感观上的美感,她还实实在在温暖、感动、鼓舞了一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