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孝顺的儿女们
作者:洞口县      发布时间:2015-03-20 17:12:13

在洞口县岩山镇石仁村西龙组,有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幸福的耄耋老夫妻,男,张桂云,1926年出生,刚刚过了九十岁生日,女,向黄贞,1922年生,已有93岁高龄。两个老人是二婚,前婚育有三子后老婆因病去世,老人二婚,后又育有两子两女。即两婚共育有五子二女,七个儿女又共生育了15个孙子孙女,15个孙辈中有11个已结婚生子,共育有曾孙(女)17个,最大的曾孙女有18岁。最大的儿子有66岁,最小的女儿也有50多岁,儿女们都对父母很孝顺,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之间也都和谐相处,尤其是最小的女儿、女婿张小莲、唐章景夫妇,对老人特别孝顺,不但是其他兄弟姐妹们学习的的榜样,更让周围乡亲们称赞有加。

张桂云夫妻两个老人虽然有这么多个儿女,但是他们身体原来一向很好,所以他们不和哪个孩子住在一起。两个女儿出嫁在本县其它乡镇的农村,五个儿子有四个和父母住在同组,有一个在本县高沙三中教书。相距最近的只有二米,相距最远的也只有十分钟的走路距离。不但自己的生活能够自理,种的菜还能够自给自足,经常拿到集市上去卖。前些年,老人种的辣椒多余的都拿到离家6里路远的集市上去卖,每年都能获得200多元的好价钱。张桂云老人最大的嗜好是喝酒,每天都要喝,不管有没有好菜下酒,喝了酒,甚至可以不吃饭了。以前是自己酿酒喝,这些年年岁越来越大了,才改成到别人那买酒喝。因为老人身体很硬朗,老人一直种田种到近七十岁,从老人七十岁开始,才把四亩田平均分到了在家务农的四个儿子手里,每年儿子们把打下的谷子晒干后,送到父母那去,还给父母固定的养老金、油,一些生活的必需品,平日里谁家来了什么亲戚,做了什么好菜,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是轮流喊老人到自己家去改善一下伙食。两个女儿女婿都在外面打工,她们俩主动负责着老人的衣服穿着等。大女儿因夫家家庭底子差,老公老实本份,人又长得矮小,打工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一直家庭收入上不来,生的两个儿子,也都长得矮,还有一个是哑巴,至今都三十多了,都还没找到对象。所以虽然在经济上无法给父母很多孝顺的大女儿,因为嫁在本镇,离娘家有十多里路的距离,交通不便,无法坐车,(没有车子可坐),她总是一有空就走路回娘家来看望老父母,一回家就给父母洗澡,洗头发,收拾家务,如洗衣服,被子、打扫房间。小女儿张小莲总是抽在外广东打工的业余时间,给父母打毛线衣裤,毛线袜,做布鞋子,给父母买外衣、内衣等等,让父母不用自己为这些事情操心,回来过年时就给父母带回来。还经常买些补品寄给父母,除了给足规定的赡养费外,她们两口子还经常给父母几百几百的寄零花钱,让父母多到集市上去买爱吃的鱼、鸡、牛肉等。

有的子女认为,让父母丰衣足食就是孝;有的子女认为,给父母足够的金钱就是孝;有的子女认为,花时间陪伴父母就是孝。张小莲、唐章景夫妇,对老人的孝,也许这三种并没有哪一种做到是这世上最好最多的,但是,她们对待父母,是用心的,是全方位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能力来孝顺着自己的父母。让其他儿女从内心里称道、村里邻居啧啧感叹和羡慕,难能可贵得是,小女儿张小莲、唐章锦夫妻出去打工这么多年,每个节假日,两口子都要分别给父母打电话(因两口子不在一个厂打工)。二十多年了,没间过一个假日,虽然打个电话每次要费上好大的功夫。以前老人家没装固定电话,(2012年才装了一个固定电话),打电话只能打到大哥家,每次都是先打电话到大哥家,问了哥哥们的家长里短后,再叫大哥去老人家把父母喊过来,然后估摸着父母已走到大哥家了,再打电话来和父母问好,聊天,来回要二十分钟以上,尤其是刚外去打工那些年,没有手机,只能先自己走到公用电话处,先打一个电话到大哥家先行通知,等父母到了后再打电话和父母聊天问好,加上有时在公用电话处人多等候的时间,她们每次都要花上一个小时左右,难能可贵的是,她们两口子并不认为只要其中一个人给父母打了电话就行了,而是各打各的电话,有时一个小假里,两口子正好选在一天里给父母打电话,有时正好上午张小莲刚给父母打了电话,下午女婿又打电话来,甚至刚刚女婿唐章锦给岳父母打了电话,父母刚回到家,女儿张小莲又打电话来了,因为她们是既要让父母听到自己的声音,也要亲自听到父母安好的声音才放心。在公用电话处打长途电话,花费也不小,但两人从不吝惜这些钱,尤其是张桂云老人话多,既要问女儿的近况,更喜欢把家长里短、村中的大小事儿全部向女儿女婿聊一聊。后来手机普及了,有了自己的手机后,打电话变得便捷多了,可以打电话到大哥家叫父母来,不用去公用电话处打和等候了。2012年,大家给老人装了电话机,电话可以直接打到家里了,张小莲夫妻打电话变得更便捷了,她们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不管有事没事,都要和父母聊一聊,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一个两个电话不是难事,打一年两年电话也许不难,但这么多年,这二十多年来,只要是厂里放假有空,夫妻俩从未间断过一个节日给老人打电话,又有几个女儿女婿能做到,这真得是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见伟大。

每年春节时,是老人家最快乐最团聚的日子,在外打工的儿孙们全回来了,大家聚集在一起,好不热闹,每年初一中午,老人要大宴宾客,他要招待所有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女婿、孙子孙女们,曾孙们,几十号人马,张小莲夫妻每次回娘家来,从不选在其它大哥家住,虽然大哥们都喊她们一家人及两个老人一起去吃饭,吃了这家吃那家,吃了中餐吃晚餐,但不管多晚,也虽然大哥们家的条件都比父母家强多了,更无法和自己新建的二层小楼房比,两口子都要和父母一起回到父母那老屋陪伴父母住。因为她们觉得,一年中就这么几天时间能和父母面对面的交流,(年前回来那几天就在婆家尽心照顾和陪伴公婆,初一回娘家)尽尽孝心,一般到初八九十左右,她们俩也就又要南下广东去打工去了。和老人聊家常,像平常里大姐一样,在房里烧个熊熊的木炭火,再给父母洗个舒服的热水澡,洗头发,梳梳头。收拾家务,如洗衣服,被子、打扫房间。

张桂云夫妻老人虽然身体一直很好,但随着年岁越来越高,向黄贞老人在90岁那年,腿脚开始不灵便了,走路要依靠拐杖了,出行不方便了,尤其是下雨天,农村的小路泥泞不堪,她不敢也不能随便出门,儿子家们做了什么好吃的,有时就只好父亲一个人去,再给母亲带回去吃。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4年阴历八月初三,是老伴向黄贞老人的生日,一向嗜酒的张桂云老人,一高兴,一天三餐都喝了酒,晚上摔倒在地,头痛不已。第二天,大儿了二儿子连忙把他送到县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中风,马上住院治疗,其他在洞口本县打工或工作的老四、老五、大女连忙赶到医院。中风后,因不能行走,得专人照顾,大家商量后轮流照顾,不在家,没法照顾的人可请人代为照顾,但远在浙江女儿家并在那打工的老三请了假,风尘仆仆地赶回医院,在广东打工的小女儿两口子急着要请假赶回来。老大的长女带女儿去医院看她公公时,张桂云跟孙女说,要小女儿两口子别请假回来,可当孙女打她们的电话转达爷爷的意思时,小姑父说,他们已在回来的路上,当天晚上十点就可到洞口了。这老人一病,让她(他)们都把工作放下了。一回到医院,女婿唐章锦立马蹲在床边给岳父按摩腿,女儿张小莲去洗衣服去了,还把他儿子唐菲菲也从长沙一所大学叫回来,连续两天都随爸妈来医院看望爷爷.

在晚辈们的精心照顾下,张桂云老人脱离了危险期,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病情逐渐好转,一个月后,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但是,腿脚却因中风落下了后遗症,不能下地行走,下床后只能坐在轮椅上,加上向黄贞老人的腿脚虽能行走但是要拄拐杖,儿女们再次商量,轮流照顾二老。五个儿子,在每个儿子家一个月,但是前5个月即第一轮,因病情才刚稳定,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他们在自己照顾的同时,还专门请了一个护工,每个月2400元的工资,加上600元的生活费,3000元每个月,五个儿子算5份,两个女儿算1份,合计6份,每个儿子每月出500元。在儿子们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的精气神越来越好,红光满面,2015年正月初八,儿女们为老人大宴宾客,庆祝老人的90岁生日,亲朋好友,村里邻居,都来道贺,大家开心不已!

都说养儿为防老,这育有五子二女的张桂云夫妻,有这么多孝顺的儿女,真让人欣慰!虽然现在张桂云老人还是坐在轮椅上,但是我们相信,在儿女们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的身体一定能恢复得和以前一样好,两位老人一定能够福如东海长流长,寿比南山不老松。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