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芝情倾桑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作证
作者:苏仙区      发布时间:2015-03-18 11:09:41

年过半百的陈红芝,投身商海拼搏二十余载,虽已身价过千万,却偏偏回乡创业,居然叫板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痴痴打造的是现代农业产业,福泽的是一方百姓

弃商从农,回乡创业引发的岂止是传统种植模式的突破

谈起回乡创业,陈红芝一时激动难抑,道出了曾经商海拼搏的一幕幕。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年仅20出头的陈红芝欣然下海经商。曾在市内一家医院制药厂打工半年的她苦于没有本钱,便替一家企业代销服装,拖着板车沿街叫卖,每卖完一件10元至11元的衣服,仅赚取5角钱。历经一年的沿街叫卖,她积攒下两百元本钱,便自己到广州进货摆起了地摊。1986年结婚后,她又到丈夫所在单位打工。无奈丈夫常年患病,家庭负债高达10多万元。捱到1991年,她又下海经商,摆摊做起副食生意。

时至1994年,妹妹陈菲芝下岗。姐妹俩一起打拼,合伙租下门面,先后卖过布匹、钮扣、拉链和其它服装配件。

就这样,她俩日复一日地起早贪黑,诚信经营,一点一滴地实现着原始资金的积累。

迄今,按照陈红芝的说法,姐妹俩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始于1998年。这一年,她俩成立了郴州市芝芝化妆品公司,做起了深圳市福田区一家化妆品公司的代理商,倾其全部积蓄,投入30万元从事化妆品营销。

然而,接踵而至的是接二连三的营销失败,陈红芝真是将创业的百般艰辛咀嚼了个遍。同年9月的一天,历经半个多月的奔波劳碌,她精心策划的产品招商会终于召开了,岂料来者寥寥无几。最后,原在市内某大酒店预订的6桌酒席,竟无一人入席。

当时,陈红芝感到心都碎了。然而面对绝境,陈红芝没有一蹶不振。在她心内,认为只要自己还拥有勇气和信心,就拥有重新崛起的资本。

这之后,她和妹妹改变营销模式:以市内各超市为支点,培育业务骨干,打造礼仪队伍,面对各县城开展代理业务。

历经日复一日的打拼,姐妹俩终于走出了困境。时至2001年,其业务日渐红火,并延伸到衡阳、株洲、长沙等城市。自2003年起,她俩相继开起了4家美容院。而2004年至2008年,她俩还创下一项纪录:在全市同行业销量第一。

在许多人眼里,陈红芝已拥有千万资产,且家庭和睦,婚姻幸福,一个女人该拥有的都拥有了,她还图什么?

然而,2008年11月,已年逾50的陈红芝却做出了人生路上的又一次抉择:回乡创业,种植天麻。

一时间,尽管所有亲朋好友皆百般反对,甚至在村里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当面说她“傻”──你都千万资产了,放着清福不享,居然傻到回乡种从来没人种过的天麻,真是不可理喻……

可她不为所动。其实,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也深知湘南地区绝无种植天麻的惯例。回乡种天麻无疑是叫板当地传统的种植模式,却也承担着巨大的失败风险。

难能可贵的是,她和妹妹就这样做了,且由此成立了郴州市芝芝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踏上了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之路。

对此,陈红芝说:当时,她俩受到一期科普节目种植天麻的启发,又上网查找相关信息资料,感到很值得一试。她俩只有一个念头,湘南地区有着大片大片逶迤连绵的山峦,大多是荆棘丛生的灌木林,倘若种植天麻成功,其潜在的效益挖掘出来,将不可估量,同时也为乡亲们寻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

诚哉斯言。此话虽质朴,但分明印证着她情倾桑梓的殷殷情怀。

 

 

做大做强,开创现代农业产业新模式带领村民致富

天道酬勤。短短几年间,陈红芝姐妹勇于探索现代农业产业新模式,其打造的一个个亮点,格外令人瞩目。

第一大亮点:立足科技开发,勇闯“禁区”。

在许多人眼里,一致认为湘南山区不适宜种植天麻,这可是自古迄今的“禁区”。然而,这对已到天命之年的倔强女子迎难而上,立足科技开发,甘做勇闯“禁区”的开拓者,苦苦探索适宜湘南山区的天麻种植技术。

2011年5月,湖北枝江。她俩投入12.8万元学费,历经半个月的“拜师”学艺,终于掌握了天麻种植技术。学成而归时,又一下购买了31.5万元的天麻种子,千里迢迢运回郴州。

接下来,她俩整日忙碌复忙碌:腾出家里的祖屋,买下邻居的一间老屋,建成天麻培育房;雇请村民干活,制作1000个木箱,拖运沙土,栽植下天麻种子;同时在培育房装空调、安窗帘……满足了天麻栽种所需的恒温、光线阴暗等培育要求,终于成功培育出了第一批天麻种子。

捧着种子,陈红芝喜极而泣。啊!为了这一天,她和妹妹可是历经了整整半年多的科技“攻关”,如今所付出的全部心血终于得到报偿啦。

这之后,她俩勇闯“禁区”而获得的成功已不胫而走,引起了强烈反响。然而这一天,当湘南学院的一位教授来到培育房,仍对种植天麻而疑惑。教授深知,仅就湘南山区的气候,根本不适合种植天麻。最后,面对她俩培育成功的种子,教授仍感到不可思议,连称“奇迹”。临走时,他特地带走几棵种子,说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大亮点:以短养长,多种经营助发展。

早在攻克天麻种植“禁区”期间,陈红芝姐妹继而探索出了现代农业产业又一发展新模式──培植生长期短的磨菇,与培育生长期达一年以上的天麻互为补充,从而实现“以短养长”这一新型产业模式。

这一次,她俩专程奔赴安仁,跟着一个蘑菇种植大户学习半个月。返回时,又高薪聘请了两名技师。

时至2011年7月,良田镇塘了坪村,昔日国家修建武广高铁弃用的施工场地,足足100亩,奇迹般地崛起一座蘑菇培育生产基地。就在这片废弃地上,她俩投入500多万元,建成15个大棚、28间板房,以及冷冻库、办公室等。

天遂人愿。同年9月,正是收获的金秋季节,她俩的付出得到了回报:雇请村民收获蘑菇精品──袖珍菇,一投放市场便备受青睐,价格较同类产品高出许多。

第三大亮点:探索现代农业产业管理新模式。

短短几年间,围绕着“以短养长”这一特殊的发展格局,陈红芝和妹妹探索适宜现代农业产业管理新模式。

其一,蘑菇种植管理:实施“农户+基地+公司”这一模式,组建种菇专业合作社,让许多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平时蘑菇种植管理用工20—30人,采摘时节用工达200多人,且大多是当地村里40岁以上的妇女和老人,最多时月发工资达20多万元。

其二,天麻种植管理:实施“土地+农户+公司”这一模式,即公司 与农户签订合同,由公司统一供种、统一培训技术、统一规范种植、统一产品销售服务,完全免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自2011年11月迄今,姐妹俩的公司引领一方百姓,先后在资兴连坪瑶族乡、苏仙区五盖山、北湖区仰天湖等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种植天麻,直接带动10多个村的五六百户农户,平均每户年增收2万余元。许多山里村民由衷地说:“我们这儿属高寒山区,如今在荆棘丛中的山上种植天麻,又不毁损植被,等于在家门口捡了个金娃娃,真是天大的好事啊,真是太感谢芝草公司啦”

 

 

大爱无垠,痴痴固守人生中的精神高地

要财富,更要品德人格和社会责任──这道出了陈红芝姐妹俩作为现代农业企业家的大义爱心。

早在其化妆品营销事业走出困境之初,陈红芝便作出与众不同的用人举措:竭诚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且年龄放宽至45岁,甚至超过45岁的也要。

迄今,陈红芝仍清晰记得,2002年,当原电杆厂下岗女工杨湘上门谋职时,年已34岁,因其老公也下岗,女儿正上小学,还要赡养年迈的婆婆,一家人陷入窘境。

当时,陈红芝险些落泪,不但一口应允收下杨湘,还手把手教她营销业务技巧。一年后新开第一家美容院,又让她担任院长。至今,杨湘跟着她已12年了,女儿已读大学,婆婆已80多岁了。

那些年,陈红芝聘用的员工达100多人,几乎全是像杨湘这样的困难家庭的下岗女工及农民工。

而2007年9月,陈红芝率先在全市开了一个先河:主动上门联系市工商联,举办了一场溢满社会“正能量”的爱心助学义卖活动。这一天,义卖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人们纷纷捧出了一片片爱心──当场购买化妆产品。而她当场捐出全部义卖所得4万多元,用于资助苏仙区坳上镇的3名失学儿童。

回首这一义卖活动,陈红芝说:“当时,看到许多新老顾客竞相参与活动,连员工们也纷纷参与,我感到特别欣慰。通过这场活动,我目睹到了每个人的爱心,感到自己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大好事”

尤其是,危难时刻,更显英雄本色。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陈红芝一次次带领员工献出一片片爱心。

自2008年起,尽管回乡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可陈红芝已将爱心投向了家乡这片红土地,并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村里开展修路、绿化等新农村建设,她慷慨解囊,带头捐款,还主动承担起村里公共路灯用电;碰上村里哪家老人病了,哪家孩子上学急需借钱,她总是有求必应,助一个个家庭解一时燃眉之急;碰到有人做生意或创业,一时资金短缺,她也鼎力相助。迄今,她携手帮助了多少村民,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而她和妹妹成功创办了现代农业产业企业,更是敞开大门,任人参观学习。这一举措令人赞叹,称其“毫无保留地传播现代农业产业的种子”

采访中,当我们来到堆下村,走近公司开发培育基地,但见大门左侧悬挂着湘南学院食用菌生产技术科研基地这一匾牌,格外令人瞩目。短短几年间,基地已接待了10多批学子,累计达600多人次。

这可不是一组简单的数据,因为我们分明目睹到陈红芝姐妹俩开创的这个高等学府的科研基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组数据将逐年逐月递增,既印证着姐妹俩回报社会的殷殷爱心,又传递释放着科研成果无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013年12月,陈红芝增补为苏仙区第四届政协委员会委员,更是以回报社会、勇于担当为己任。她提出的第一个提案是《关于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切实落实惠民措施的方案》,字字句句情真意切,不但道出了我国农业保险方面的不足和缺失,而且为现代农业产业乃至地方经济发展而殚精竭虑的责任意识和大义爱心。

回报社会,爱心无垠。陈红芝说:“这几年来,我们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如今,作为一个区政协委员,我更感责任重大,更应为地方经济发展,为乡亲们多做一些有益的事

而谈及今后的发展,她说:今年将投入资金1800万元,扩大天麻生态栽培项目和食用菌生产规模,并新建一个大型综合基地,力争打造最具郴州现代农业产业特色的天麻、食用菌开发研究、生产加工、教学培训乃至物流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致富

此时正值盛夏来临之际。朗朗天穹下,陈红芝的话铿锵作响,道出的是她情倾桑梓的殷殷情结,印证的是她固守精神高地的心扉鲜红如初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