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市上下如火如荼开展,醴陵市妇联积极响应号召,用真心、真情、真诚积极投身于这片火热中。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出发点,以“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为着力点,以“提升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能力”为切入点,日前,醴陵市妇联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情系农村留守妇儿的活动。
留守妇女争当“手工达人”近日,醴陵市清水江乡界陂村的“妇女之家”内热闹非凡,四十多名农村留守妇女饶有兴致地参加了由醴陵市妇联举办的手工编织技艺培训。来自株洲市的纸雕艺人凌向东传授了做向日葵、康乃馨、玫瑰等纸艺花的诀窍,串珠艺人张水秀教大家如何用小珠子做成苹果,同时,张敏和谢逢飞两位老师为大家普及了手工编织常识并手把手的教授了如何编织月季花、女士披肩的技巧。课堂上,老师的授课方法灵活多样,学员们的热情高涨,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将自己的手工作品摆放在妇女之家,用自己的双手将自己的“家”装扮得更加美丽漂亮!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受益匪浅,以后有机会还要参加。为进一步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她们的实用技能,醴陵市妇联将逐步在全市的“妇女之家”将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进行推广。
留守儿童争当“健康卫士” “做事先做人,学医先学道。人的五内脏,肝心脾肺肾,五脏化五气,五志由此生.....”由醴陵市妇联承办的株洲市首个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办的国医启蒙班,在板杉乡竹花山村委会开课,三十几个孩子正认真地跟着来自北京的玉彦萍老师大声朗读。“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好!”“老师今天起床发现自己的口唇干干的,怎么回事呢?谁知道?”“老师今天耳朵不蛮好使,哪出问题了呢?谁来给我看看呢?”就这么简单的互动,小孩子们特别积极,尤其是邓丹妮小朋友,王彦萍每说一个“症状”,她就立马举手要给老师“看病”。10岁的邓丹妮是一名留守儿童,村上像她这样的孩子有30来个。这次,她和4岁的弟弟一同报名参加了国医启蒙班。“在这里我知道了五脏六腑,还有九窍。”邓丹妮告诉妇联干部,有一天她突然肚子痛,想起国医启蒙老师教过她,可以平躺,把双脚蜷缩起来,然后揉一揉腹部,再进行深呼吸,结果一试,“真的不痛了!”邓丹妮说,每天回家,她会把学到的知识教给爷爷奶奶,告诉他们怎样养生保健,俨然成了家里的“小医生”。“他们要是生病了,家里就要花很多钱,告诉他们怎么防治,可以省钱呢。”邓丹妮说,她还有一个小梦想,就是长大以后当一名好医生。国医启蒙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三心两习惯”(即:敬畏天地心、孝顺父母心、感恩一切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目前,已在醴陵全面铺开,学校、社区、村级均有试点,有180多名孩子免费参加了培训。举办手工编织培训、推广国医启蒙教育,在丰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生活的同时,让她们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醴陵市妇联用自己的方式和努力,铺实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妇女儿童幸福美好的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