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爱守望那片蓝天——记绥宁县农行优秀员工钟杏月
作者:龙宪智      发布时间:2014-08-15 17:08:05

(工作中的钟杏月)

 

钟杏月,一位从寨市乡兰家村走出来的侗家姑娘,是中国农业银行绥宁县支行一名普通银行柜员。四十多年来,她真诚为人,勤勉做事,不张扬,不浮夸,有爱心,会教育。她用不离不弃的忠义让瘫痪在床的丈夫有了坚强的依靠,用善教善导的方法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儿子,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成就了一名优秀的银行柜员。盛夏七月,我们慕名采访了这位平凡但不平常的女性——钟杏月。

丈夫说:“妻子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钟杏月本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丈夫陶通平是绥宁一中的高中数学教师。结婚二十年来,夫妻俩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和和美美。儿子陶锐自小聪明可爱,学习成绩优异。一家人生活虽不富裕,但知足惜福,没有过高的奢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3月8日晚上,丈夫陶通平下晚班回家准备休息时,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晕、头痛,眼睛出现重影,恶心汹涌而至,颈部僵直,无法站立。只听见他嘴里一阵闷响,钟杏月赶忙上前搂住他,可怎么也扶不住,两人便一齐倒在了沙发上。她转身一看,丈夫竟然昏迷过去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不知所措,她赶紧让丈夫平躺在沙发上,然后给他掐仁中,按压胸部,接着又叫来邻居和亲戚,将丈夫紧急送往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在急诊室里,医生告诉钟杏月,丈夫的病属于脑中风,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希望家属要有思想准备。钟杏月眼里噙着泪水,哀求医生全力抢救丈夫。

第二天早上,丈夫被推进了无声的手术室。下午,丈夫又从手术室无声地送回了病床。医生说,丈夫生命可保,但能不能站起来,能不能说话,要看后期的恢复了。

面对昏睡中的丈夫,钟杏月感觉到天都塌下来了。但她想,病魔中的丈夫不能没有自己,尚未成年的儿子不能没有自己。选择坚强,才能拯救这个家庭。

接下来的日子,钟杏月一直陪护在丈夫的身旁。每天给他送饭喂药、端屎倒尿、热敷按摩,最让人感动的是,每次要给丈夫做什么,都要亲切地呼唤他的名字,尽管丈夫没有一句回答,但她没有停止过柔肠寸断的呼唤。她知道昏睡中的丈夫一定能听到,一定能唤回丈夫战胜疾病的信心。

真情感天,水滴石穿。三个多月的精心护理,丈夫第一次微微睁开了眼睛,张嘴说了第一句话,虽然听不清是在说什么,但让钟杏月欣喜无比。三个多月的日夜牵挂,三个多月的精心照看,只化作一行惊喜的热泪。

丈夫的病情逐渐趋向好转,更增添了钟杏月护理的信心。在医院治疗四个多月后,在亲人的帮助下,丈夫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也能够配合吃饭了。为了方便护理,钟杏月和丈夫商量后,选择回家静养。

在家静养的日子,长期疾病的折磨,语言沟通的障碍,丈夫脾气变得有些暴躁,有时为一件小事也会闹上半天。钟杏月没有一句怨言,更没有半句顶撞,一直和颜悦色地面对丈夫的不是。她知道丈夫的后期治理,需要一个不急不燥的生活环境,需要一个身心相悦的氛围。为了丈夫的康复,钟杏月不管在外面工作多么辛苦,家务劳动多么繁重,她总是对丈夫笑脸相迎、温情似水。作为妻子,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希望他活得好,这个家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7月31日,在县人民医院高压氧仓治疗室,钟杏月的儿子陶锐正在陪父亲接受高氧治疗。

陶锐对记者说:“我爸爸做了三次大手术,脑部被打开,喉咙被切开插管,昏迷不醒,妈妈每天陪伴在病床边,日夜守护着爸爸,硬是将爸爸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现在妈妈每天还要洗衣服、做饭、拖地,给爸爸按摩,然后扶爸爸练习走路。真的,我觉得我妈好伟大。”

站在医院住院部大楼前,陶通平语音有些含混,但充满真情地对记者说:“我妻子对我没得说,是她给了活下去的勇气。”

“当时情况十分危险,医院准备放弃治疗,在他妻子的坚持下,三个多月才苏醒过来,原来不能说话、不能走路的。像陶通平能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有这样的妻子,真的了不起!要是我肯定做不到。”负责治疗的主治医生对记者说。

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儿子陶锐从小就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今年以实考662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乌尔都语系录取。儿子能有今天的成就,与母亲钟杏月的善教善导密不可分。

钟杏月只是一个普通的银行员工,她没有学过什么《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但在她心里有一个朴素的理念,那就是:从学先立德,耕读传家久;养成是关键,鼓励是手段。

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有一段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在陶锐读幼儿园时,钟杏月和丈夫就特别注重儿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迁就、不放纵、不刻板。如先做好作业,再玩耍;收拾课本、作业、文具等要整齐、干净;晚上按时入睡,早晨按时起床,起床以后叠被子、洗脸、刷牙、吃饭。时光的历练,儿子陶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爱的误区。有的父母把儿子当“宠物”养,什么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子女为自己做点什么,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将子女们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纨绔子弟,更有父母放弃工作陪读,让子女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钟杏月的教育方法,子女越用越能干。在儿子3岁时,就教儿子学洗澡、洗碗、穿衣服,4、5岁教会他洗衣服、拖地、煮饭。钟杏月说,儿子陶锐是在长沙上的初中,北京上的高中,夫妻俩从没陪读过。由于从小注重培养儿子的生活能力,所以在生活上对儿子很放心。

钟杏月回忆说,儿子上四年级时,一天他爸爸要到省城参加半个月的教育培训,儿子高兴了,她却为难地对儿子说:“你高兴了,我可惨了,下了班还得忙着为你做饭。”谁知,儿子拍着胸脯,神秘地说:“爸不在,还有我呢!”看他那样子,钟杏月仿佛有了“依靠”,兴奋地说:“对!对!还有你,你也是个男子汉!”

出乎钟杏月意料的是,第二天放学后,儿子早早地回到家,炒好两盘菜,放在盘子里,还用碗盖上。她一回家,儿子马上说:“妈,您快去洗手,我给您盛饭去!”

饭菜上桌,钟杏月不会放弃鼓励儿子的绝佳机会。一番交流,一份鼓励;一番品味,一份肯定,一个晚上母子皆大欢喜。此后,儿子真的能做一手好菜。

钟杏月说,为了培养儿子读书的兴趣,在儿子3岁大的时候,就经常带他逛新华书店,因为书店书多,总有一本适合他的。儿子要买书,从不吝惜,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小学期间,陶锐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双休日都泡在了书店,80%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了图书。

钟杏月兴奋地说,儿子爱读书,爱买书,有强烈的求知欲,一切得益于好习惯的养成,得益于舍得用孩子。

儿子陶锐上高中时,正是钟杏月丈夫瘫痪在床之时。教育儿子的事,全部落在了钟杏月一人的肩上。为了让儿子安心念书,钟杏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你安心学习,你爸的病有我在,没事的。”每次电话交流,总有鼓励的话语在流过,总有坚强的元素在注入,总有美好的期待在召唤。

每当想起母亲为家里做的点点滴滴,陶锐心里有太多的感动,眼里总是噙着泪水。也正是有了母亲对父亲悉心的照顾,对自己贴心的鼓励,他才有了放手一搏的精神动力。

当陶锐拿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母亲笑了,父亲心情大好,病仿佛好了一大半。这份录取通知书,是父母十多年的等待,是治疗父疾的精神良药。

同事说:“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县农行副行长王湘淮告诉记者,钟杏月二十多年来一直在一线从事业务工作,是全行工作上的标兵,时时刻刻都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就是在丈夫瘫痪这几年,都是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病人,从未请过假,从未迟到过,再苦再累从无怨言,从没有因为家中的事务影响工作。如果有特殊情况急需加班工作,她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误时误事。

钟杏月说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几年前,单位一位同事下班后突患急病,因其丈夫在乡法院工作一时赶不回来,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给丈夫看管,自己在医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属赶来。2002年,单位一位同事得了急性阑尾炎,她听说后立即带了1000元钱帮她入院做手术,同事知道她手头不宽余说什么也不收,她硬是把钱塞进同事的手里。她还经常抽时间去看望她,鼓励她早日康复。

同事刘莹说:“钟姐为人和善,我入行以来,从不见她发过脾气。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一遇到业务问题,尽管向她请教,她总是耐心地帮助我。对我,对行里的每一个人,她总是那么热忱,对工作一丝不苟,从未出过差错。她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银行服务大厅里,钟杏月的窗口前是最忙碌的。因为她办事快,说话热情,服务周到,男女老少都喜欢扎堆儿往她服务的窗口站。老人不会填写存款单,她麻利地给予示范;老大娘不会写数字大写汉字,她一笔一画地写给她看;外地民工不会填写汇款单,她不厌其烦地教他们。钟杏月认为,用心来为服务顾客,才是最好的服务。一脸微笑,一声感谢,也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更是对自己工作的激励。

新上班的员工小陆说,钟姐是她的良师益友。她那份热心、耐心和细心的工作态度,是值得自己终身学习的。

钟杏月在银行柜台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着,先后20余次被单位授予“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业务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2013年,钟杏月被评为全市最美农行运营人,省农行系统四级柜员。

钟杏月,几十年来,用真爱守望那片蓝天。你是一位好妻子,用不离不弃的忠义守望家庭,让瘫痪在床的丈夫重新站立,让失语多年的丈夫再次张嘴说话;你是一位好母亲,你善教善导,善做善成,功在平时,谋在长远;你是一个勤奋踏实的优秀员工,你的日子在叠叠点钞中一页页翻过,枯燥,但充实是主题;你的金色年华,在个个数字里一天天跳跃,单调,但责任是重心。你耕耘在票据间,勤勉于计算中,微笑在顾客里,你也许会错过许多了休闲时光,但你没有错过与优秀作伴,与赞誉相随,与成长同行。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