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红涧江河畔的半天云彩——记浏阳市官桥镇集镇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雪云
作者:熊志山      发布时间:2014-07-16 16:52:53

她温文儒雅,肩不能挑、力不能抗,手无缚鸡之力,她却挽起裤脚,挑一副重担,风尘仆仆。 她年逾不惑,正是一享天伦、怡然绕膝之乐的时节,她却心藏大爱,染一身尘土,公而忘私。 她历经磨难,以女子之稚弱身躯承受常人难以背负之压力,她却坚定信念,任疾风骤雨,一路前行。她,就是浏阳市官桥镇集镇社区党支部书记、浏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张雪云,印象中,乐观、倔强、勤奋、善良、乐于助人;这些词藻不禁蹦出脑海,如果把她放到人堆里,是永远属于不被人关注,到最后才被发现的那种,平凡定义了她的人生,而倔强却诠释了她不服输的性格。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008年3月,被百年未遇的飞雪冰封数月之久的江南大地,渐现春晖解冻之势。但,在浏阳市官桥镇鑫利粉末冶金公司总经理张雪云的心里却仍然萦绕一片寒风啸煞的景象。这一年,身为一名企业女强人而从未有过农村工作经验的她刚刚当选为集镇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接过了一副村级负债严重、生产发展几近停滞的“烂摊子”。更为不堪的是,对于她当选为支部书记,广大群众议论纷纷、谣言四起,一些关于她当书记便是为了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甚至曾经伙同上任村干部套取国家项目资金的论调甚嚣尘上,此时的张雪云犹如卷进了一个无底的漩涡,暗无天日,甚至连家人都对她有所埋怨,认为她不该趟这一趟浑水,劝她及早“收兵”,安心经营企业。面对流言、面对困境,这个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历经磨难的“女汉子”却不曾后退半步,她深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自己破解流言的唯一武器只能是实实在在地工作成效。

敢想敢干的她随即点燃了自己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08年的冰灾导致集镇社区花园小学的教学楼漏风漏雨、破烂不堪、几近坍塌,学校师生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在危楼里学习生活。张雪云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带领支村两委着手研究对教学楼进行改造修葺。可是,他们面临着一个严峻且现实的问题—钱,从哪里来?对于已经负债近300万元的集镇社区来说,数十万的教学楼改造工程如同横挡在他们面前的“王屋太行”般难以逾越。教学楼摇摇欲坠、数百名师生身处险境、全村上下翘首以盼,改造工程刻不容缓,资金缺口的“天堑”没能拦住“女愚公”移山的步伐,张雪云先是最大限度地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磨穿了自己的嘴皮子”,说服了一名承包商在未付一分钱款项的情况下垫资对教学楼进行加固改造。接着,她开始不停地到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市政府、财政局、教育局;.凡是能想得到、去得了的部门,她反反复复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求了多少人,经过一个多月锲而不舍的努力,“跑烂了自己的鞋底子”的她终于争取到了25万元的资金。紧接着,她又从正面临经营瓶颈的自家企业里拿出20万元,“掏空了自己的钱袋子”,凑齐了教学楼改造工程款。三个月后,教学楼改造顺利竣工,全校师生欢欣鼓舞的搬进了装修一新的教学楼,党员群众纷纷交口称赞,曾经漫天飞舞的谣言戛然而止,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全村上下的一致认可。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如果说,花园小学的修缮改造是张雪云这位“女愚公”移走的巍峨大山,那么,带领集镇社区的建设发展之路则是属于她自己的另一种“万里长征”。六年前,张雪云刚上任时的集镇社区可用八个字来概—“负债累累,穷困落后”。 张雪云带领支村两委一班人不等不靠,制定了“改善基础设施,推进项目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方针,以“致富村民、服务村民”为宗旨,以“发展村域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为已任,带领支村两委、党员干部、广大群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9500元增到2013年的13000元;村级财务状况逐年改善,分四年时间还清了村级负债280多万元。自2009年以来,通过发动村民筹工筹劳、向上争取资金等方式,在几年时间里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15公里村组道路硬化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村级交通状况;投资300多万元,维修改造灌溉渠圳20余公里,修缮加固中二型水库3座,确保了农田耕种旱涝保收;投资180万多元,安装变压器12台,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困境。

数字可以准确的概括张雪云六年来的工作实绩,可数字却无法重现张雪云曾无数次奔波在田间地头的身影、无法讲诉张雪云曾在集镇的土地上踏下了怎样深刻的脚印。2010年,官桥镇沪昆客专安置小区在集镇社区境内开工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拆迁量巨大。在困难面前,张雪云带领班子成员迎难而上,配合工作组制定了完善的拆迁方案,针对个别不配合拆迁的群众,她不厌其烦的上门沟通,苦口婆心的做工作,用真心换真心,赢得了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短短19天内,集镇社区以惊人的速度,顺利完成了全部拆迁任务,共征地130余亩,拆迁75户,拆迁房屋150多间,创造了沪昆客专项目征地拆迁的“集镇速度”,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妥善解决拆迁居民的安置问题,她又不分白天黑夜的协调指挥拆迁户新居选址和建设工作,“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吃住都在工地,后来她因劳累过度病倒了,在医院整整住了2个星期才勉强康复,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拖着虚弱的病体赶赴工地,继续投入到工作中,硬是逼着施工方以最短的时间高质量的建好了安置房,确保所有安置户都搬进了新居,过上了全新的生活。

还是这一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集镇社区决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动农户进行烤烟种植。可发动种烟之初,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许多群众始终不肯放弃水稻种植。张雪云先是动员支村两委成员和自己一起先将自家的责任田全部改种烤烟,为了弄清育苗、烘烤等技术流程,多年未曾干过农活的她挽起裤脚、顶着烈日天天扑在烟田中,无论是翻耕、育苗还是收割、烘烤,她都坚持亲力亲为,当年,他们种植的烤烟人均获纯利4万余元。张雪云又把这些钱当做购买烟苗、聘请技术人员的资金,让群众放心地种起了烤烟,截止2013年,集镇社区每年的烤烟种植面积均稳固在1000亩左右。剔除成本,烟农每年增收200万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张雪云的坚强与干练让她成为了集镇社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同时,她那天生助人为乐的热心肠又让她成为了集镇社区百姓们的“贴心人”,只要你在集镇提到“云妹子”,街坊邻居们都会或微笑、或感激的向你说起发生在张雪云身上不为人知却感人至深的故事。2010年冬至,大雪在这个仲冬夜肆意纷飞,伴随着撕裂心肺的哭喊,一声声急促的“张书记,张书记”的叫唤不断的传进张雪云的家。原来,该社区年仅22岁的小伙子李候明突发急性胰腺炎,生命未在旦夕,李家一家人急慌了神,手足无措,赶忙跑来找“张书记”。张雪云当机立断,立即组织人员和车辆将李候明送往医院急救,得知这个贫困的家庭交不起医疗费后,她先是自己垫付了李候明做手术的救命钱,又顶风冒雪的赶回村里召开紧急会议,号召支村两委及广大党员群众慷慨解囊,为李候明募集了15万的后续治疗费用,在挽救了一个年轻生命的同时,也挽救了这个困难家庭的唯一希望。

官桥镇的敬老院住着许多五保老人,张雪云是这里敬老院的常客,隔三差五就去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梳洗头发等,时间久了,老人们拿她也像亲闺女一样看待。“几天不去,总觉得生活中缺点什么!”张雪云说,“看到老人像孩子一样开心的笑时,我也感到异常高兴,觉得生活有滋有味,每天都动力十足。” 不会消停的张雪云,凭着她的一副热心肠,自费10多万元成立了鑫利爱心基金,除了资助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业外,每年寒暑假还从城里请来老师办起了学习辅导班,免费为全村所有的困难孩子进行学习辅导,成为了孩子们心中亲切的“爱心妈妈”,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她已先后资助20多名学生完成了学业,同时她还成立了党员困难帮扶基金,对困难党员、残疾家庭等弱势群体定期予以帮扶。这位柔弱的女性,是个倔强的村官,但她也是最美丽的村官。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六年时间,张雪云的努力工作获得了广大群众和党员的认可,她多次被评为浏阳市优秀支部书记,连续两届当选为浏阳市人大代表,在今年的村级换届中,再一次全票当选为集镇社区党支部书记。六年来,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群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企业,致使企业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一度濒临困境。“打虎兄和弟,上阵母与子”,为了不让企业的生产经营不过多的牵扯自己的精力,她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回家帮其管理企业,为此,他们一个放弃了公务员身份、一个舍下了外企的优厚薪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过母子三人的埋头苦干和点滴积累,鑫利粉末冶金有限公司逐步壮大,自注册成立至今,累计上缴税收2000余万元,近5年每年人均纳税超1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0多人。张雪云,一名普通的中年妇女,一名平凡的倔强村官,一名自信的创业者。在路上,披荆斩棘,在路上,跋涉拼搏,她用执着告诉人们,在路上,留下的不仅是风光无限,更重要的是镌刻下一名共产党员的箴言。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