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钊:打造服饰最弦民族风
作者:湘西州妇联事业发展部      发布时间:2014-05-26 17:00:22

民族服饰,土气、不时尚?

在王钊看来,两者完全可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一双女式半靴,配上皮草,再在其上手绘上牡丹花,穿在王钊的脚上,有种与众不同的时尚,让人忍不住想问这双鞋是从哪里买的?其实,这是王钊自己设计并制作的。

走进湘西州金毕果民族服饰研制中心展示大厅,你会看到一套套民族服饰靓丽、民族味十足,而且时尚,颠覆着人们对民族服饰的常规看法。这些同样是王钊设计的作品。王钊是这家中心的高级设计师,也是这家服饰公司的老总。

别的裁缝裁衣要用尺,王钊却不需要,她只需用手量,凭着手感来完成,这而手感一般不会有偏差,即使有,也不过一公分。别人印染的布一般一种色调,而她印染的是双色,两种色调凭感觉自由融合在一起,有着一种意想不到的神奇。这些绝活,让她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都很有名气。

温柔的眼神、整洁的着装、开心的笑容,初见王钊,你会以为她才三四十岁,正值壮年,而绝不想到她已是52岁的人。民族文化和服饰艺术的养份让她永葆年轻,对事业充满干劲。

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缘 王钊1963年生于保靖,其外祖母龙花花,是保靖县中心苗区最有名气的苗族老艺人之一,母亲也会一手针钱活,在她们的培养下,王钊自小就学绣花、打花带、纺纱、做鞋...... 1980年,王钊到苗区搞工作队。这里满眼看到的是苗族姑娘大婶红红绿绿的绣花衣服、鞋、帽、巴裙。。。; “太美了!”王钊如此形容那份不可抗拒的吸引,她决心向民间艺人学艺。为了更深层次的学习,她常常走几十里的山路,登门向苗族剌绣传承人余承顺、苗族服饰绘画传承人梁永福等苗区有名的优秀苗族文化传承人求教。1986年,王钊从湖南师大美术系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从事民族工艺品设计。

19款设计开启创业之路 在湘西这块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王钊如鱼得水,对湘西民族工艺如痴如醉。她先后尝试设计了民间木艺、土家织锦、苗绣等民族工艺品,相继出任保靖县木件厂、花垣县民族工艺厂、古丈县民族工艺厂厂长之职,设计的产品远销日本、马来西来等国。1989年,她设计的《苗族四月八——椎牛》刺绣工艺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奖“百花奖”二等奖。中国工艺美术奖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奖项。初出茅庐,就拿下国家级最高奖项,这更加坚定了王钊的信心。

1993年,王钊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并多次荣获“省巾帼建功奖”、“省‘三八’红旗手”、“省二轻系统优秀厂长”等称号。一项项荣誉见证着她的成长。 2002年10月,州委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湘西民族服装设计图案”。经北京专家和当地评委认真评选,来稿中苗族、土家族盛装、迎宾装、导游装等24款装束,被确定为州对外形象展示服,其中王钊设计的19款服装榜上有名。由此,王钊由二轻系统调往州民族干部培训站。在这里,她创办了州金毕果民族服饰研制中心,开始了创业之路。

“王钊风格”背后是艰辛 王钊打小勤学好思,喜欢究根问底,常常搞得外祖母和母亲无从回答。从事民族工艺品设计后,王钊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既在民族元素上保留完整,又用现代手法去表现,适合现代审美需求。这在她的民族服饰设计制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是采用了“合体修身裁剪法”。这一裁剪更加修身,突出女性身线美,得到了苗族姐妹的普通认同。二是对织布机进行了改造,加宽了织布的扣,节约了一半工时。三是在花型设计与刺绣方面进行了调整,在保持传统的花纹刺绣基础上与现代审美结合运用。四是在印染方面最早独创了“双色过度手工浸染法”。此方法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场表演”服饰染色过程中起到了特效作用,得到高度评价。

成功的背后,是巨大的艰辛。多年来,她跑遍吉首、花垣、凤凰、古丈等县市,以及贵州省的松桃、晴隆,四川省的秀山、酉阳,湖北省的恩施州等“苗族服饰—湘西型”流布地区,了解苗族服饰的方方面面。其中,王钊曾三进贵州深山区,探寻最纯正的服饰文化。1995年8月,为设计一演出用苗族服饰,她前往贵州凯里。盛夏时节,蛇多蚊虫多,走着走着,她的脚就被咬了,又疼又肿。开始她以为完了,自己被毒蛇咬了,后来一位苗族大婶路过,她才知道是虚惊一场——只是被当地一种虫子咬了。后来在大婶用神奇草药敷治后,痛肿慢慢减轻。

2010年,设计制作广州亚运会专场表演的整场表演服饰时,300多套服装都由她独自手工印染。印染前前后后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因此,这批演出服装,用了她整整一个月!那一个月里,她白天黑夜地印染,人足足瘦了五斤。

产业梦 民族风 “湘西大山深处仍然贫困,脱困是百姓最大的心声;而大山深处的土家族苗族妇女,大多能织会绣,她们完全可能凭此在家门口赚钱!”王钊,这位初尝创业甜头的湘西女子,没有忘记这里的百姓,她尝试着利用刺绣产业带动百姓一起脱贫致富。 王钊先后组建了七个加工点,其中,花垣县麻栗场,以加工苗族手工花带为主;龙山县的叶家寨、捞车河,以织制土家织锦为主;凤凰县的三江,以苗族手工织布为主;阿拉,以银饰加工为主;吉首市的寨阳,以织布、织头帕为主;贵州省的雷山,以加工大型银饰为主。培训民族工艺技术人员200多人,解决就业人员300多人,促进了贫困地区民族工艺的传承发展。

共同的梦想开启共同的征程。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2013年11月2日在十八洞村的讲话精神,州妇联、花垣县妇联同中心达成了“研制中心+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在十八洞村举办了首届苗绣加工订单培训班,并由王钊亲自授课,推动苗绣产业发展。目前,已培训92名农村妇女,大家对苗绣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一路风雨一路歌,十年的不懈努力,王钊的“金毕果”品牌服饰从无到有,公司也成为湘、鄂、渝、黔边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正规化、专业化民族服饰和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王钊先后承担了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中韩(凤凰)国际围棋州庆等重大节庆活动的服饰设计制作,名气越来越响。目前,其注册资本达100万,厂房面积2000多个平方,有员工200余人,不断轰鸣的机器声让这里充满了希望。

下一步,王钊计划着在该品牌“民族风”系列服饰在进驻吉首超市的基础上,走进怀化、张家界、长沙大型超市,开拓更大的市场;设计推出皮草中国风系列产品,出口国外,开拓国际高端消费市场。

“接下来,我们计划进驻吉首市文化产业区,创办一个集旅游、民族服饰设计、民族服饰展示和民族服饰生产体验、非遗保护于一体的新厂,并让它成为游客了解民族服饰的必经之地,刮起服饰最弦民族风!”王钊如此规划着未来,她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